【FBI前局长要被起诉?涉嫌虚假陈述与妨碍司法,重揭美国政坛疮疤】一条消息从弗吉

孙王良评 2025-09-26 14:35:59

【FBI前局长要被起诉?涉嫌虚假陈述与妨碍司法,重揭美国政坛疮疤】

一条消息从弗吉尼亚州传来,像一块石头丢进了华盛顿的浑水——联邦检察官据说正准备起诉前FBI局长詹姆斯·科米,理由是他在国会做证时涉嫌撒谎。时间点拉回2020年9月30日,科米面对国会议员,被问到的是他在处理2016年大选“通俄门”调查中的角色。如今,检方要翻这笔旧账,等于把美国政坛最不愿揭开的疮疤重新撕开。

2016年那场大选,美国人至今没走出来。希拉里败给特朗普,民主党人震怒,他们需要一个解释,一个足够合理又能对外甩锅的理由。于是“俄罗斯干预”被推到台前,特朗普团队则被指与俄方有千丝万缕的勾连。特朗普的回应是干脆利落地否认,他甚至把这套说法视作民主党编造的阴谋。而在两方互喷的背景下,FBI出面调查,科米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名字。

回忆那几年,美国政坛简直像一场没有间断的真人秀。特朗普日复一日怒骂“通俄门”是假新闻,民主党则摆出一副“铁证如山”的姿态,媒体在中间添油加醋,整个社会被撕裂得更彻底。科米的身份最尴尬:一边是特朗普,他是总统却视FBI为眼中钉;另一边是国会,逼着他交代调查的细节。2020年的那场听证会上,科米面对的问题,不只是调查的技术细节,更是美国政治生态的投影。

如今检察官要追究的,是他当时是否在国会面前说了不实之词。表面看,这只是一个“作伪证”的指控,但它背后的政治味道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浓。因为一旦科米真被起诉,美国社会会立刻陷入“通俄门真相”再度被检验的漩涡。民主党会说这是政治报复,共和党则会拿着这张牌猛攻,说过去所有对特朗普的指控都靠不住。就像一场旧戏翻拍,剧情大家都看过,但观众还是忍不住要追下去。

科米本人是个复杂的人。他当年因为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一度被民主党视为背叛者;可在“通俄门”里,他又成了民主党口中的“正直调查者”。他的形象在不同的政治派别眼中像变色龙一样,一会儿是英雄,一会儿是叛徒。这样的人物,如今又要面对法律的审判,讽刺感扑面而来。美国政治仿佛一台巨大的搅拌机,把人搅进去,最后吐出来的不是清晰的真相,而是混沌的叙事。

而且要注意,这并不是一桩孤立的案件。过去几年,美国的政治司法化趋势愈演愈烈,从特朗普本人接连不断的官司,到拜登家族的调查,再到现在的科米,美国的权力斗争越来越依赖法庭和检察官。政治人物不再仅仅通过选票来解决争端,而是动辄互相丢进司法程序里,让对方背上法律负担。这样下去,美国的政治舞台就像一座法庭,选民则成了围观的陪审团。

这次针对科米的动作,如果继续推进,意义绝不会止步于个人命运。它等于是给“通俄门”盖上一个新的注脚:当年那场惊动全球的调查,可能并不像部分人描绘得那样正义无私,或许存在误导,或许有政治操弄。无论检方能否定罪,单是起诉这件事,就足以让人质疑FBI在那段历史中的角色。对于一个以“中立”自诩的联邦执法机构,这是沉重的打击。

美国人常说自己是“法治国家”,可在这种案件里,法律与政治的界限早已模糊。起诉书的背后藏着政治算计,证人证词里夹杂着党派立场,甚至司法机构本身的公信力,也随着一轮轮党争消耗殆尽。人们很难再单纯地相信法官、检察官是在“依法办事”,他们更倾向于把一切理解为政治工具。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当我们再看科米的命运,不禁要问:他到底是作伪证的被告,还是被权力斗争抛弃的牺牲品?他在国会做证时是否说了假话,或许要靠法庭来裁定,但美国社会的撕裂,却不需要等判决就已经清晰可见。无论他被定罪还是脱身,结果都会被政治化解读。没有人会单纯地相信“法律说了算”,大家只会盯着哪一方从中获利。

这正是美国政治的荒诞之处:一边是高喊“真相必胜”的口号,一边是利用司法斗争来压制对手;一边批评对方撒谎,一边又把谎言当成战略。科米案不过是最新的一出戏,前面有无数先例,后面还会有更多角色登场。观众早已习惯了剧情的狗血,只是每次仍要惊呼一句——这也太荒唐了。

美国政坛的剧场,从来不会落幕。新角色不断登台,旧故事反复翻演,真相和谎言交错,正义与利益模糊。科米的案件,不过是又一段插曲,但它提醒所有人,这个号称世界上最成熟的民主制度,正在被自己制造的荒诞剧一点点吞噬。

0 阅读:4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