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赢学又翻车了!P图吹嘘“中国办上合晚会欢迎莫迪”,结果背景不在天津而在重庆

波览历史 2025-09-02 00:37:24

印度赢学又翻车了!P图吹嘘“中国办上合晚会欢迎莫迪” ,结果背景不在天津而在重庆。   2025年8月3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开幕当天,一组“中国为欢迎莫迪举办灯光秀”的图片突然在外网刷屏。   画面里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广场的楼宇披上流光,配上了“莫迪,欢迎来到中国”的醒目文字,不少印度网友兴奋转发,宣称这是天津为接待印度总理准备的“最高礼遇”。   但不到半天,专业博主就甩出原图,实际画面中的文字是“重庆欢迎您”,这场常规城市灯光秀和天津峰会、莫迪本人毫无关系,所谓的“欢迎场景”不过是拙劣的P图产物。   这场闹剧看似只是网友的恶搞,却折射出印度社会一种奇特的“赢学”生态,和对国际认可的极度渴望,催生出一套从官方到民间的造假流水线。   就在上合峰会召开前三个月,印度媒体曾集体狂欢“印军在边境冲突中取得重大胜利”,某知名电视台甚至播放“巴基斯坦总理投降”的新闻,画面却被扒出是剪辑自加沙冲突的旧视频。   荒唐的是,有电视台用电子游戏画面冒充战场实况,宣称“摧毁卡拉奇港口”,而真实的卡拉奇港当天正在正常运营。   这种把虚构当事实的操作,和此次P图造假有着相同的逻辑:只要能营造“印度被重视”的假象,真相并不重要。   深入观察会发现,这种造假行为背后是印度右翼政府长期培育的历史观。莫迪领导的印人党执政后,一直在推动所谓“国族再造”工程,通过修改教科书、控制媒体等方式,系统性改写历史叙事。   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他们刻意隐瞒1962年战争的真实起因,反而将印度塑造成“受害者”;在科技领域,莫迪甚至公开宣称“古印度通过象头神崇拜掌握整形手术”,用神话替代科学事实。   这种对历史和现实的随意涂改,形成了一种扭曲的社会认知:只要能提升民族自豪感,虚构内容也值得鼓励。   于是当莫迪出席上合峰会时,部分网友会下意识用P图来“补齐”他们期待中的“国际礼遇”。   虚假信息能在印度社会畅通无阻,还得益于一套成熟的传播机制。牛津大学研究显示,印度是全球计算宣传技术应用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大量社交机器人和志愿账号在平台上定向扩散虚假信息。   这些账号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很快在印度网友中形成“中国高调欢迎莫迪”的舆论场,直到真实图片流出才瞬间沉默。   这种“人造共识”的操作,和印度政府在印巴冲突期间编造“巴基斯坦政变”谣言的手法如出一辙。   这种造假已经从舆论宣传渗透到经济活动中。今年6月破产的印度AI公司Builder.ai就曝出惊天丑闻:号称“全球首个AI项目经理”的产品,实际靠数百名外包工程师手动编写代码,公司收入被夸大4倍以上。   创始人在东窗事发后卷款潜逃迪拜,留下一堆相信“印度AI领先世界”的投资者。从P图造假到商业欺诈,背后都是同一套逻辑:用表面光鲜的假象掩盖实力不足的现实。   就像有网友调侃的,印度似乎相信“只要宣传得够响亮,谎言也能变成真理”。   对比中国在此次上合峰会上的表现,从中能明显看出两种国际交往逻辑的差异。   天津峰会上,中国没有搞华而不实的排场,而是扎扎实实签下500多亿美元的合作项目,启动了面向上合国家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工坊里,来自巴基斯坦的青年穆杉正在调试工业机器人,这个由中国援建的技术培训基地已为沿线国家培养了上万名技术人才。   重庆的灯光秀原本是城市文旅的常规项目,“重庆欢迎您”的标语面向所有访客,这种自然流露的开放态度,远比刻意伪造的“重视”更有说服力。   印度网友或许能通过修图软件把重庆的夜景搬到天津,却搬不来真正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印度在国际场合的类似操作屡屡翻车:为证明“航天实力”发射的卫星被发现是报废零件拼凑的,宣称“自主研发”的高铁实际时速不及中国普通动车。   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国际社会对印度的认知:这个国家擅长制造噱头,却缺乏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执行力。   就像这次P图事件中,外国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如果真有这份礼遇,何必需要P图呢?”   虚假宣传或许能制造一时的舆论狂欢,但最终会损害国家的信誉根基。   当印度媒体把电子游戏画面当战报,当科技公司用人工冒充AI,当网友靠P图寻找存在感时,损害的不仅是国际形象,更是民众对国家真实发展水平的认知。   上合峰会的意义,本就在于通过务实合作实现共赢,这种基于真实需求的互动,显然比虚构的“欢迎场景”更有价值。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