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秋,赴日考察团出发前,周恩来总理板着脸下了死命令:“到了日本,谁都不准

柳烟绕古堤 2025-08-07 12:35:16

1957年秋,赴日考察团出发前,周恩来总理板着脸下了死命令:“到了日本,谁都不准买他们的东西!”可刚踏上日本农田,这位抗日猛将就两眼放光盯上一台“铁疙瘩”,当场拍板:“这玩意儿,违令也得扛回国!” 那时的中国,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农民们用锄头、犁和牛耕地,劳动强度极大,单位面积的产量却相当低下。 农业机械化几乎处于起步阶段,能用上的机器寥寥无几。农村劳动力众多,但由于缺乏现代化工具,生产效率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央领导层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决定派出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学习。日本经过战后重建,农业机械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水田耕作技术方面,有许多先进且实用的农机具值得借鉴。 就在出发前夕,周恩来总理亲自召集考察团全体成员,在中南海的一间宽敞会议室里召开了紧急会议。 会议气氛凝重,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窗外秋风瑟瑟,映衬着室内严肃的氛围。 周恩来总理面色严肃,目光坚定地环视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声音铿锵有力:“你们这次去日本,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大家必须清楚,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政治上尚有不少隐患,特别是过去的战争历史,不能忘记,也不能轻易放松警惕。”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最重要的是,中央明确要求,谁都不准买日本的东西。 日本人想跟咱做生意,这很正常,但你们一定要管住手!不要被他们的表象迷惑,咱们现在不是任人宰割的国家,不能随便进口设备和材料,更不能形成对外依赖。 我们要学习先进,不是买他们的东西回来替代自己发展!”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明白这话的分量。周恩来继续说道:“这次考察团的责任重大,不光是技术考察,更是政治考察。 你们要做到既要开阔眼界,也要保持政治敏感性,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和纪律。任何个人私自采购、违背命令的行为,都将被严肃处理。” 会议最后,周恩来叮嘱道:“我希望大家切记使命,不要忘了咱们新中国的初心和责任,不能让任何政治风险钻空子,不能给敌对势力留下把柄。只有这样,我们的考察才算是真正成功。” 整个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王震和团员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与服从。 临别时,周恩来还特地嘱咐负责后勤和采购的干部:“你们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被日本人‘甜言蜜语’迷惑。记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刚一踏上日本的农田,王震的视线便被一台崭新的手扶拖拉机牢牢吸引住了。 日本的农田与中国南方的水田地貌极为相似,田块狭长且泥泞湿软,普通大型拖拉机根本无法进入作业,而这台手扶拖拉机却能灵活自如地穿梭其中,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机械化难题。 那一刻,王震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中国南方农民劳作的艰辛场景,心里明白,这样一台机器如果能引进国内,必将极大地解放农民的双手,提升耕作效率,促进粮食生产。 总理的死命令仍然在耳边回响:“谁都不准买他们的东西!”但王震毫不犹豫,当场拍板:“这玩意儿,违令也得扛回国!” 随后,他迅速召集随行人员,与厂家负责人展开详细洽谈,了解拖拉机的技术参数、生产工艺及价格。 为了保证顺利采购,王震还亲自督促团队,协调相关手续和运输安排。同时,他还注意到农用薄膜的应用效果,便顺手带回了几卷,用于未来农业试验。 回国后,消息很快传到了总理那里。很多人都以为王震会因为违令进口而挨批,甚至被严肃处理。 谁知周恩来总理并没有急于责备,而是特地到仓库去,蹲下来轻轻敲了敲拖拉机那厚厚的铁皮。 眼神里充满了肯定:“这东西确实好,南方水田正缺这个。”紧接着,总理转身批示了文件:“进口一批,先给各省试点。” 这批拖拉机和农用薄膜的引进,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试点推广。

0 阅读:174

猜你喜欢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