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了,家没了!”北京,一女子瞒着在家全职的丈夫,给患癌母亲转账122万。事后

柳烟绕古堤 2025-08-04 13:03:39

“钱有了,家没了!”北京,一女子瞒着在家全职的丈夫,给患癌母亲转账122万。事后被丈夫发现,认为女子侵犯了夫妻共同财产。女子不认同,自己因为做生意多次向母亲借钱,给母亲转账是为了还账。双方闹上法庭,法院这么判了! 高女士今年39岁,是一名美容师。几年前她开了一家美容院,在当地小有名气。 外人看来她风光无限,事业、婚姻、家庭一切稳妥,但没人知道,她内心深处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煎熬——母亲确诊肺癌晚期。 她的母亲是一位普通退休职工,一辈子省吃俭用,拉扯她长大,曾在她创业时拿出全部积蓄30多万元,毫无怨言地支持女儿实现梦想。 “妈,等我赚到钱,一定好好孝敬你。”高女士曾在美容院开业剪彩那天这么对母亲说。 可如今,命运却对这位老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医生告诉高女士,母亲的肺癌已是晚期,但仍有一定治疗希望,化疗、靶向药都要尝试。她当即决定尽全力为母亲治病。可问题随之而来,她的丈夫杨先生,并不支持。 杨先生是一家IT公司的中层,自认精于理财,一直对家中支出把控严格。 高女士婚后为了陪伴女儿读小学,选择在家半退休状态,只偶尔打理美容院的运营。而家庭财务基本由杨先生掌控。 “你知道肺癌是什么吗?无底洞!”杨先生在客厅里拍着桌子,一脸不耐烦,“你倒是想救你妈,可你想过家里的钱也不是随便花的?” 高女士强忍泪水:“我不想她放弃治疗,我妈当年拿了30多万给我开店,我只是想报恩。” “报恩归报恩,你不能不跟我商量就挪用大额资金!”杨先生的声音高了八度,“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钱!” 几次争吵无果后,高女士选择了沉默。她知道,再争,只会换来更多责难。 于是,她瞒着丈夫,将原本准备扩展门店的资金,一笔笔地通过自己的私人账户,转给母亲,用于住院治疗、购买靶向药、请护工等费用,合计122万元。 这笔钱中,有些原本就是她美容院的营业收入,有些是她多年积攒的“私房钱”,也有一部分是家庭共同账户的结余。 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半年,被她悉心照料着,经历了数次痛苦的化疗和手术。临终前,老人紧紧拉着女儿的手,哽咽地说:“妈没白疼你一场。” 几个月后,杨先生在查银行流水时,发现了那122万元的流向。 他愤怒地质问高女士,“你是不是想把我当提款机?” 高女士不愿解释太多,只淡淡说:“我挣的钱,我愿意给谁花,就给谁花。” 双方最终谈崩,杨先生一纸诉状将妻子告上法院,要求返还50%的“家庭共同财产”,也就是61万元。 庭审那天,高女士独自一人出庭。 她陈述了母亲在她创业初期无私支援的事实,也提供了当年母亲汇款的银行记录。她解释说,这次转账,既是尽孝,也是还债。 “这笔钱,母亲当年给我时,没签借条,但那份恩情,一直记在我心里。” 她声音哽咽,“她把她全部的积蓄都投进了我身上,如今我用我能力范围内的钱回报她,我不认为这是侵犯了谁的利益。” 法院认为: 高女士的行为虽未事前征得丈夫同意,但用于母亲治疗,并非恶意挥霍或转移资产; 母亲曾为高女士创业提供经济支持,虽无书面借款协议,但存在事实基础; 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原则上享有平等处分权,但在本案中,高女士擅自大额支出,确实部分侵犯了杨先生的知情权与处置权。 综合考虑情、法、理,法院最终判决: 高女士应返还丈夫杨先生35万元。 判决后,高女士在法院外沉默许久。 记者曾试图采访她,她只说了一句话: “我没有后悔,如果让我再来一次,我还是会救我妈。” 而在另一边,杨先生则站在电话里对朋友抱怨:“她完全不把我当回事,现在的女人真是太自我了!”

0 阅读:1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