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 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天下则离心离德,一盘散沙。 以德治天下,天下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8-07 01:00:16

毛主席说: 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天下则离心离德,一盘散沙。 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天下则同心同德,众志成城。 毛主席讲这话,不是为了留给后人挂在墙上当锦旗的。 他那时候考虑的,其实就是一件事——国家该怎么管?怎么让十几亿人从一盘散沙变成一股劲?旧社会是靠什么撑着的?是拳头、是银子、是官帽子,一句话,靠“利”。 靠利治国,说得好听是精算,说得难听就是谁狠谁上位,谁富谁说了算。毛主席看得很明白,这一套走不远。利益聚拢得快,散得也快,今天在你这,明天可能就倒到别人碗里去了。 他不信这一套,也不想再让中国人继续围着利益转。 所以他想试试另一条路,不是没压力的那种“道德绑架”,而是重新设一套规矩,让百姓知道什么是对的、值得跟的。他反复说:“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 不是光靠法律,不是靠谁出钱多,而是靠一整代人认同的公共价值,把国家撑起来。 这个想法落到现实里,不只是挂个口号。 他真去改了,真动了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底层规则。 他知道,如果只讲理念,不落实到制度、生活、日常秩序里,那就是空的。于是就有了后来人们总结的“九大改革”。其实不一定是按这九类分的,但意思确实差不多。 从哪儿动手?先从老百姓脚下的土地开始。 在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国家里,谁手里有地,谁就有命根子。 旧社会地主阶级掌控土地,几亿人吃饭得看他们脸色。 土地改革一声令下,农民真成了土地的主人。说是“翻身”,不是喊口号,那是头一次,种的地不再是替别人干活,不再是交租完了只剩下一口干馍。 这一步走得不轻松,得罪的人太多了。 斗争激烈,社会撕裂,但历史车轮确实转动了。一地分了,合作社跟着上,接着是集体化,一直到人民公社。 公有制开始起家,私有制让位给集体。 虽然后来人民公社也出问题,但在当时,是让一个农业国迈向现代化结构的重要一步。 和土地一块被动手术的,是分配制度。 旧时候,谁有资本谁分得多,谁能巴结上官场谁就先吃肉。 毛主席这一改,改成了“按劳分配”。听起来朴素,其实就是一句话:不拼关系,不拼祖宗,只拼干不干活。 这种价值观的颠覆,影响非常大。 不只是“钱多不再等于体面”,而是那种“劳动光荣”的气氛真成了全民共识。 工人走在街上挺胸抬头,农民说起话来底气十足,干部得下地、得下厂,得跟群众混在一起。 干部制度也大洗牌。原先那种读书做官、举人进衙门的路径让位于“谁干得实在谁提拔”。 陈永贵,种地的出身,硬是做到国务院副总理的位置。 说出来可能觉得戏剧性太强,但那是真的。普通人能当大官,不是因为背后有人,而是因为群众推出来的。 这在历史上,没先例。 还有婚姻改革,一刀切掉旧时代的包办买卖。 婚姻自由听起来简单,但在当时,特别是农村,冲击力特别大。 一个姑娘不愿嫁可以说“不”,一个媳妇不愿过可以申请离婚,这在老一辈人眼里是翻天了。但法律站在她们这边,新婚姻法就是保障她们的武器。 教育也是一大块。 “学而优则仕”的老套话被丢进了历史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工农兵大学生进高校,“脑力+体力”的组合开始在制度里变成主流。书不是光为了当官读的,是为了理解社会、服务群众而读。这种教育改革,把“知识改变命运”的逻辑拧了个角度,不再是个人飞黄腾达的工具,而是集体意识的养成机制。 医疗也没落下,老百姓以前看病是求爷爷告奶奶、还得砸锅卖铁。 毛主席一句话:“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于是赤脚医生上岗,合作医疗普及,一个村子有个懂点医的就不算无医可看。 看病不要钱,是新中国对底层人民最实在的福利。 政治制度也同步推进。“国家是谁的”这个问题,他回答得很清楚——是工人、是农民、是士兵的。 人大代表结构里,工农兵占了压倒性多数,那些人大会议,不是精英在发话,是底层在说话。 司法也改了。以前是“有理打官司、没钱别上诉”,新政权改成了“谁有理谁说话”。 取消了告状费用,倡导教育改造,甚至律师也不为挣钱服务。不是说没问题,有时也有运动中的极端处理,但核心思想是想让法变成“护平民”的工具,而不是“替权贵站台”的工具。 当然,这一切改革的背后,不是每一笔账都能算得明白的。 中央在1981年那份著名的“历史决议”里,把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定性为“七分功,三分过”。 这个说法既不是神化,也不是否定。 讲“以德治国”,如果只是贴金,那就太轻飘;如果真往里走,那是要把旧制度、旧思维、旧阶级的根给拔掉,然后冒着千疮百孔的风险,去重新搭一个新结构。 毛主席当年敢这么做,也确实做到了很多前人不敢做的事。 这套以“德”为起点的社会改造方案,最后能不能持久、能不能演化成稳定制度,那是历史往后的命题。 但站在今天回看,那种“靠信仰凝聚人、靠制度重塑社会”的尝试,确实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里,一个谁都绕不开的拐点。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