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公认的大唐诗仙,但就算是诗仙李白,面对崔颢所写的诗,竟也会有自愧不如的时候

浩然说文史 2025-08-06 22:40:19

李白是公认的大唐诗仙,但就算是诗仙李白,面对崔颢所写的诗,竟也会有自愧不如的时候。更令人惊愕的是,明明是才子的崔颢,却又终生屈居人下且饱受诟病。 崔颢出身于唐代名门望族“博陵崔氏”,可惜的是,望族的身份在唐代已不再是政治敲门砖,科举制的兴起极大地挤压了士族晋升的空间,崔颢的祖父、父亲终生所任也都是小官而已。崔颢少时极富才情,并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考中了进士及第,但是科举上的春风得意却并没有让崔颢乘风而起,晋升高官。 后人多认为崔颢的官场失意与他自身的性格息息相关。崔颢是才子无疑,一首《黄鹤楼》力压大唐七言诗篇,连诗仙李白都扶额叹息,可史书中记载崔颢早年作诗却是“意浮艳,多陷轻薄”,意思就是崔颢作诗取意低下,多是闺情行乐之诗。诗词的取意往往是由诗人的性格和经历所决定的,崔颢早年的诗风就可以反映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据史书记载,崔颢乃是一个浪荡浮华之人,他这个人不仅有酗酒的不良嗜好,还喜欢和别人玩掷骰子。最遭人的诟病的还是崔颢这个人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他娶妻只看女子貌美与否,婚后如果夫妻间稍稍有不惬意的地方,崔颢就会休妻再娶,他前后总共娶了四个妻子。 浮华的性格让崔颢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就连一向以礼贤下士著称的李邕都因崔颢的一首浮华诗词而气的不轻。因此,就算是进士及第的崔颢终身也只能混迹于基层,屈居人下,据专家考证,崔颢于开元、天宝年间游历于大江南北,寄情山水的同时又担任一些小官,如他曾游幕于杜希望门下,又曾担任过许州扶沟县县尉等等,直到天宝十三年崔颢去世时,崔颢的官职仍是六品官司勋员外郎。 尽管官场失意,但这段宝贵的游历经验却为崔颢的诗风转变迎来了契机。据史书记载,晚年崔颢的诗风“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意即晚年崔颢多写边塞之诗,诗风雄浑奔放,如《辽西作》《行路难》等等,这与他早年的诗风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如此,唐代社会的开放包容也还是容不下崔颢的浪荡浮华,崔颢终究还是落了个“有文无行”的恶名,诗词流传下来的也不多。那首《黄鹤楼》不仅是黄鹤楼之绝唱,更是崔颢本人的绝唱。 参考文献: 孙映逵校注:《唐才子传校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于文哲:《崔颢新考——以新出墓志为中心》,《新疆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0 阅读:1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