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著名进士,左手婉约词,右手横磨剑,晚年却成为西夏人的噩梦。 宋朝有位奇人

经纬谈娱好的是 2025-08-06 22:18:18

宋朝的著名进士,左手婉约词,右手横磨剑,晚年却成为西夏人的噩梦。 宋朝有位奇人叫章楶,字质夫。 他出身仕宦世家,祖上和叔父都担任要职,可他偏要凭才学自立门户。 三十八岁那年去考进士,临考前听说父亲蒙冤入狱,立马放弃考试回河北申冤。 等家里的事办妥,又星夜兼程赶回京城,赶在开考那一刻踏进考场,镇定自若地应试,一举夺得省元,当时的人都把这事当作奇谈。 早年的章楶以文名显世,尤其擅长婉约词。 元丰四年,他任荆湖北路官职时,看到柳絮纷飞,触景生情写下《水龙吟・杨花》。 词里用漂泊的思妇来比喻杨花,情思婉转,意境清远。那时贬居黄州的苏轼读了之后,也写信盛赞 “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他的文学造诣由此可见一斑。 他和柳永、李清照等人并称婉约派词人,在文坛响当当的。 谁能想到,花甲之年,章楶的人生轨迹陡然转变。 元祐六年,六十岁的他以直龙图阁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接手西北防务。 当时高太后摄政,对西夏采取退让政策,甚至割让米脂等四镇,可西夏的梁太后却觉得宋室软弱,连年兴兵犯境。 章楶到任后一眼就识破了局势,断言 “西夏畏威而不怀德”,提出 “浅攻” 策略,用筑城推进的办法,把被动变成主动。 元祐七年,梁太后率大军来犯。 章楶命令守军固守,暗中派大将折可适在洪德砦设伏。 夏军久攻不下,疲惫退军时遭到伏兵突袭,大败而逃,梁太后也化妆狼狈逃走。 这一仗初步显示了章楶的军事韬略,“浅攻” 之策首战告捷。 宋哲宗亲政后,对西夏的态度转强,章楶得到皇帝支持,放手施展战略。 他在边境虚张声势筑城,实际上集结四路精锐,仅二十天就在西夏腹地建起平夏城。 城名 “平夏”,就像一把利刃直插西夏心腹。梁太后果然率大军来攻,章楶凭借城防和神臂弓奋力作战,还派兵夜渡筑垒,居高临下用强弩压制。 最终亲自率领援军和城内守军内外夹击,大破夏军,梁太后与夏崇宗母子仓皇逃窜。 元符元年,西夏倾全国之力三十万大军围攻平夏城,想施展 “围点打援” 之计。 章楶识破了他们的计谋,命令副将郭成死守,自己率主力与西夏伏兵周旋。 城池苦守十三天,濒临破城之际,忽然刮起沙尘暴,黄沙漫天中夏军器械尽毁,军心溃散。 章楶抓住天时,率部里应外合,斩首两万余级,生擒主将嵬名阿埋。 经此一役,西夏元气大伤,梁太后失势,夏崇宗被迫求和,宋廷尽数收复失地。 章楶从婉约词人转变为边塞名将,看似突兀,其实有内在脉络。 能写出 “一春憔悴有谁怜” 这般细腻词句的人,必定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共情之心。 这份洞察力放到战场上,就变成了对敌我态势、地理时机的精准把控。 他的 “蚕食” 策略稳健务实,就像他在新旧党争中保持中立、妥善处理政务的风格一样,不偏不倚,善用谋略。 文人的深思和武将的果决,在他身上浑然一体。 纵观章楶的一生,前半生用词笔写尽风月婉转,后半生凭剑戟立下赫赫战功。 他以文人之身镇守西北,让西夏人哀叹 “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却”,堪称宋代 “文武双全” 的典范。 当风沙漫过平夏城头,那个曾在柳絮纷飞中低吟慢唱的词人,终究在边塞烽火中,成就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 他左手执婉约词笔,右手握横磨利剑,在宋朝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西夏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杨柳春风又一天

杨柳春风又一天

2
2025-08-07 09:36

写柳絮那个啊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