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2年秋,太行山深处,司凤梧被十四个日军包了饺子,前有刺刀,后有枪口,一脚踩空就是命没了。他没跑,提着枪就冲了过去,一人干翻十四个日本兵,打得自己浑身血浆,这不是传说,是真人真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凤梧) 在日军当年的占领区,曾流传过一句血腥的口号:“活捉司风悟,钉上城头”,能让敌人恨到这种地步,悬赏口号喊得像对付心腹大患,这个叫司凤梧的,究竟是个什么角色? 他是个高大的汉子,少年时就勤习武艺,可一旦上了战场,这身武艺就成了敌人的噩梦,战场上讲究效率,司凤梧的出招更是简单直接,招招致命。 有一次他被日军团团围住,对方大概是想抓活的领赏,竟有种默契,谁也没开枪,一个鬼子从背后死死抱住他,以为胜券在握。 谁知司凤梧不慌不忙,猛地向前弯腰,随即用尽全力向后仰头,只听一声闷响,偷袭者的下巴被他的后脑勺撞得剧痛松手,他趁机挣脱,回身就是一枪。 敌人再扑上来,又一个抱住他,他抬脚便对着那人的脚面狠狠踩下去,趁对方痛到抽搐的瞬间,再次近距离结果了性命,那场血战,他孤身一人,硬是干掉了十四个日本兵,直到自己被敌人的血浸透。 不过,光靠一身蛮力,还不足以让敌人如此头疼,司凤梧的厉害之处,更在于他的脑子。 他曾和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的原型郭兴并肩作战,两个人披着湿棉被,硬是顶着机枪扫射,冲到跟前炸了炮楼;他们也曾像两把尖刀,在夜里摸进安阳机场,点着了两架日本飞机,在冲天火光中悄然撤退。 他的智慧,在乡间传说里甚至被添上了一抹神秘色彩,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太行山深处,为了掩护两位团长,身为联络员的司凤梧独自将一支日军小分队引向了当地人谈之色变的“蚂蚁山”。 那里地形复杂,林子深得不见天日,连老猎人都不敢闯,司凤梧进去了,后来又一个人走了出来。 而那支追他的日军,却像人间蒸发一样,再也没了踪影,他们是真遇上了传说中会攻击人的蚂蚁,还是在迷宫般的山地里活活困死?真相没人知道,大家只知道,这个男人凭一己之力,让一队敌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真正锻造一个英雄的,往往不是他消灭了多少敌人,而是他能承受多大的痛苦,在解放辉县的战斗中,一梭子机枪子弹,瞬间打断了司凤梧的小腿。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基本等于宣判了死刑,后方医院里躺着一千七百多名伤员,青霉素却只有几瓶,所谓的治疗,就是每天早上用冷水冲冲深可见骨的伤口,还得时刻提防日本飞机的轰炸。 他的伤口毫无悬念地感染了,肌肉开始腐烂,为了不拖累资源紧张的部队,司凤梧拖着一条断腿回了家乡,可村里连个正经医生都没有,情况只会更糟。 终于,在一个谁也无法想象的时刻,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没有任何麻药的条件下,司凤梧靠着一把剃刀,自己当起了自己的外科医生。 他一刀一刀划开腿上腐烂的皮肉,忍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剧痛,用手将嵌在烂肉里的六块碎骨,一块块地抠了出来。 一千多年前,关羽刮骨疗毒,好歹还有名医华佗主刀,有棋局分神,而司凤梧,是在绝对的清醒中,独自对自己完成了一场酷刑,这种意志力,已经超出了血肉之躯的范畴。 战争结束后,这位英雄并没被遗忘,他被授予“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身份,辉县抗日政府也称他为“抗日杀敌英雄”,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他又亲手接过了国家颁发的纪念章。 他的晚年,就住在辉县沙窑乡北窑村,这里恰好是南太行著名的万仙山景区,他的家乡,不仅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绝壁长廊,甚至还保存着他当年用“悬羊擂鼓”之计抗敌的炮楼遗址。 一个传奇,最终与他战斗过的土地,与不朽的奇迹景观,融为了一体,我们今天谈论英雄,似乎总习惯带着一层柔光滤镜。 可司凤梧的故事却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是用后脑勺和剃刀,在血污与泥土里,为民族一寸一寸凿出来的。
[太阳]1942年秋,太行山深处,司凤梧被十四个日军包了饺子,前有刺刀,后有枪口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6 19:14: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