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8日,湖北省长阳县人民政府以“反革命战犯罪”处死了抗日爱国将领、起义将领、原国军少将李继龙。 这位土家族将领的生命,在57岁戛然而止。1898年,李继龙出生在湖北长阳一个贫苦农家。为了读书改变命运,靠着婶娘东拼西凑的钱,他才勉强踏进宜昌第三师范的大门。时局动荡,书生弃笔从戎,他考入了湖南陆军讲武堂,与后来的开国元勋彭德怀、黄公略成了校友。 抗日前线,他打出了血性。1944年长沙会战硝烟弥漫,时任七十七师参谋长的李继龙,率领部队顽强抵抗。 最危急关头,得知国民党湖南省代主席宋鹤庚有投敌建立伪政权的迹象,李继龙果断带兵包围宋府,将其全家控制,厉声质问:“想当汉奸?先问问我手里的枪!”这份胆识让他一度代理长沙城防司令部参谋长。 然而,作为非蒋介石嫡系的“杂牌军”将领,1947年的一纸裁军令彻底断送了他的军旅前程。 命运的戏剧性在南京上演。在一次“国民代表大会”上,这位已经退役的少将,竟当众拍案而起,痛斥贪官污吏,震惊全场。此举招致杀身之祸,特务的阴影笼罩,他不得不连夜潜回长阳老家避难。 1949年,解放战争尾声,李继龙面临人生最关键的选择。国民党将领宋希濂试图拉拢他,任命其为七十九军副军长。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也向他传递了起义的期望。李继龙选择冒险策动199师起义,失败后,他孤身一人冲破封锁,毅然投奔了解放军第50军驻地。 新中国成立后,李继龙积极投身新社会。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更是毫不犹豫地变卖了位于汉口筷子街的整栋私人房产,将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志愿军购买物资。 然而,1953年,席卷全国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改变了这一切。这位曾在抗日战场上粉碎日寇阴谋的将领,未能幸免。从被投入北京功德林监狱,到最终押回长阳,1955年12月8日,他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执行死刑。 历史的公正虽迟但到。1986年寒冬,一份平反通知书送达李家。法院正式撤销了1955年的错误判决,统战部门明确认定:李继龙是起义有功人员,宣告无罪,彻底恢复名誉。只是,这份清白,迟来了三十一个春秋。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与悲怆:青年立志报国,中年浴血抗日;本欲顺应大势起义投明,为新社会贡献力量,却最终在特殊的时代浪潮下蒙冤殒命。李继龙将军的遭遇,是个人命运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一次深刻折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史实依据《长阳县志》及《湖北文史资料》
1955年12月8日,湖北省长阳县人民政府以“反革命战犯罪”处死了抗日爱国将领、
帝王心术
2025-08-05 09:54:45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