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鲁南军区铁道游击大队政委孟昭煜和警卫员在邹坞一带侦察敌情时,与一队日伪军相遇。一名叛徒认出了他,日伪军向他开枪追来。 孟昭煜见形势危急,一手持枪射击,一手把文件包交给警卫员说:“包里有情报和机密文件,我掩护你,你一定要把情报送回去!”说完吸引敌人火力向另一个方向跑去,警卫员朱奇昌带着情报趁机突围了出去。 孟昭煜被日伪军包围在一个土岗上,打光了所有子弹宁死不降,被敌人集中火力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这个牺牲时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年轻人,1918年出生在山东滕县土城村的小知识分子家庭,7岁念私塾,18岁已是地下党员发展的进步骨干。 学校里偷偷传阅的《少年漂泊者》《生活周刊》让他彻夜难眠,当1938年日军铁蹄踏破滕县城,他扔下书本冲进共产党办的抗日训练班,成了举着红缨枪站岗的第一批学员。谁都想不到,这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后来竟带尖刀班夜袭匪巢,亲手击毙作恶多端的顽匪头子韩建龙。 1942年冬天,鲁南军区把四支游击队拧成一股绳成立独立支队,25岁的孟昭煜成了这支队伍的政委。可刚上任就撞上硬钉子,老战友朱玉相叛变了!这个曾经的抗日义勇军大队长,如今戴着伪军“剿共司令”的帽子坐镇邹坞据点。 当朱玉相派人送来“投诚密信”,支队会议上炸开了锅:“分明是鸿门宴!”孟昭煜却盯着信纸沉默良久:“万一他是真心的呢?错失机会,以后谁还信我们的政策?” 他带着敌工股长王建安和警卫员连夜出发,刚走到杏峪村的山路,叛徒孔昭典领着百名伪军从坡上压下来。 子弹呼啸中,孟昭煜把公文包死死塞进警卫员怀里:“文件资金全在这!你突围就是胜利!” 自己转身连开七枪撂倒追兵,直至弹匣打空。 邹坞据点的牢房里,朱玉相摆出酒席嬉皮笑脸:“老战友啊,皇军给我升官发财,你也来呗!”孟昭煜一脚踢翻桌子:“一身轻似叶,所重全名节!中国人绝不当汉奸!” 皮鞭抽裂了军装,电流灼焦了皮肉,他咬碎牙也没吐半个字。 黄昏的杏峪村北坡,枪声惊飞了鸦群。身中数弹的政委挺直脊梁,和26岁的王建安并肩倒在血泊里,那句“共产党万岁”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百姓们抹着泪把遗体藏进山洞,峄县抗日政府后来立碑刻下:“盖闻英雄豪杰皆出于乱世,未有不以肝胆流芳千古者”。 警卫员朱奇昌带出的机密文件救了整支队伍,铁道大队顺藤摸瓜揪出内奸宋福就地正法。而那个得意忘形的朱玉相,1949年在南京被揪出来押回山东。公审大会就在烈士墓前开,当子弹穿透叛徒心脏时,老乡们把新摘的野花撒满了墓碑。 今天的枣庄薛城区临山上,33米高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刺向蓝天,铁轨造型的碑体刻着“怀中利剑,袖中匕首”,这正是当年八路军对铁道大队的评价。 他们扒火车搞机枪、两袭洋行、沙沟受降,连陈毅元帅都是他们护送的过境干部。2014年国家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名录里,孟昭煜的名字和千万铁道英雄的故事一起,永远在纪念馆的浮雕上熠熠生辉。 这双握过钢笔的手最终攥紧了枪,书生胸膛迸发的呐喊,比子弹更震彻山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史实综合自《人民日报》旗下国家人文历史及民政部英烈名录档案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