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抗日题材的影视剧,就少不了驳壳枪,这种枪的原产地是德国,称为毛瑟C96手枪。当时我国境内的驳壳枪来源五花八门,有德国产的,西班牙产的,还有国内各兵工厂仿制的。该枪称呼还挺多,如盒子炮、快慢机、匣子枪、长瞄匣子等。
驳壳枪
驳壳枪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名号,主要是我国引进较早,加上国内仿制,因此品种较多。1911年,清朝首次进口驳壳枪,二十年代末国内兵工厂仿制成功。抗战前和抗战爆发后,中国通过进口、国外援助等途径获得了大量驳壳枪,这就是抗战中我国军民驳壳枪数量多的原因。据估计,抗战爆发时我国大约有120万支驳壳枪,当时无论是国军、八路军、还是抗日游击队,都装备驳壳枪。
作为原产地的欧洲,因为许多国家军工业发达,制造的手枪品种多,所以体积大、重量沉的驳壳枪不太受欢迎,反而缺乏半自动和自动武器的中国,对这种枪很青睐。
实际上不光我国的驳壳枪品种多,就是在这种枪的原厂德国毛瑟公司,生产的品种也不少。毛瑟制造的型号分别是M1896、M1912、M1916、M1930和M1932。这几个型号外形区别不是很大,只在局部地区进行了改动。
上图这把驳壳枪是M1896型,这是最早期的一款枪,口径为7.63毫米。这种枪在我国最常见,民间称为小号匣子。
毛瑟M1912和M1916与毛瑟M1896的不同之处是口径大小不一样,M1912和M1916的口径扩大到9毫米。由于这几个型号外形差不多,为了好区分一般握把上都会有一个“9”,以免拿错弹药。
上图中是一把毛瑟M1930驳壳枪,该枪换装了通用保险片,使用上更加安全。这是早期的M1930,它的枪管长度为132毫米,该枪生产两年后,枪管长度140毫米的改进型M1930推出。
由于9毫米驳壳枪后坐力大,因此毛瑟M1932型驳壳枪口径又改回7.63毫米。上图中这些驳壳枪是将木质枪盒装到枪的握把上,可通过机匣左侧拨片切换单发和连发模式,驳壳枪就成为一把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