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年,汉章帝刚驾崩,窦太后在丧礼上见都乡侯刘畅生得器宇轩昂,不仅怦然心动。

吴术说史 2025-07-28 11:12:22

公元88年,汉章帝刚驾崩,窦太后在丧礼上见都乡侯刘畅生得器宇轩昂,不仅怦然心动。她趁无人之际,悄悄拉过刘畅的手说:“皇宫虽大却难有知心人,听闻都乡候善解人心,可否到本宫那里一叙?”

公元88年,东汉宫廷迎来了一场巨变。汉章帝刘炟去世,年仅27岁,留下了一个尚未成年的继任者刘肇,也就是后来的和帝。章帝驾崩后,洛阳宫里一片哀声,丧礼规格隆重,群臣齐聚,气氛凝重。这时候,窦太后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她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正值青春,却已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而就在这场丧礼上,她的目光落在了都乡侯刘畅身上,一个注定改变她命运的男人。 窦太后出身名门,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母亲是濮阳公主,父亲窦勋却因政治斗争被杀,家族一度陷入低谷。她从小聪明伶俐,六岁就能读书写字,亲戚都夸她天资过人。建初二年,也就是公元77年,她入宫为贵人,靠着出色的容貌和气质,很快得到了章帝的宠爱。第二年,她被立为皇后,妹妹也跟着封了贵人,窦氏家族开始崛起。章帝在世时,窦太后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心机。她和母亲联手,设计陷害宋贵人姐妹,害得太子刘庆被废,又收养了梁贵人生的刘肇做养子,随后除掉了梁贵人和她父亲梁竦,把所有威胁都扫清。章帝一死,刘肇登基,年仅十岁,窦太后顺理成章地临朝称制,成了东汉“六后专政”中的一员。

再说刘畅,他是光武帝刘秀哥哥刘縯的曾孙,齐炀王刘石的儿子,身份上是皇室宗亲,长得高大英俊,气质不凡,出入宫廷很常见。不过,史书里对他的评价不太好,说他“素行邪僻”,意思是为人放荡,品行有点问题。章帝驾崩后,他进京参加丧礼,本来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却被窦太后看上了。丧礼上,窦太后主动靠近他,还说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事虽然隐秘,但宫里耳目众多,消息很快传开了。 窦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年轻守寡,皇宫里冷冷清清,寂寞是少不了的。加上她手握大权,难免有点恃宠而骄的心态。刘畅呢,外貌出众,又是皇室血脉,对她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点安全感。两人私下往来,关系越来越暧昧,这在当时可是大忌。国丧期间,礼法管得严,窦太后却不顾这些,执意拉拢刘畅,足见她胆子有多大。 但这段关系没维持多久就出了问题。窦太后的哥哥窦宪是个狠角色,当时当了大将军,军政大权都在他手里。窦氏家族靠着他北征匈奴,立下燕然勒石的功劳,风头正劲。窦宪听说妹妹跟刘畅走得近,立马警觉起来。他觉得刘畅是皇室的人,要是跟窦太后关系太深,可能威胁到窦家的地位。加上刘畅本身名声不好,窦宪更看不上他。于是,他暗中派人把刘畅杀了,还想把脏水泼到刘畅弟弟利侯刘刚身上,结果没瞒住,事情败露了。

窦太后知道后气得不行,刘畅毕竟是她看上的人,哥哥这么干等于打了她的脸。她直接把窦宪抓起来关着,逼他认错。窦宪没办法,为了保命,只好主动请命再去打匈奴,立功赎罪。窦太后虽然不舍,但也没法拦着,只能放手。这事之后,她心里空落落的,但很快又有了新目标——窦宪的女婿郭举。 郭举这人很会来事,知道窦太后缺人陪,主动凑上去,用甜言蜜语哄她开心,没多久就取代了刘畅的位置。他不光跟窦太后关系近,还在政治上帮她出谋划策,想保住窦氏家族的权势。可惜,他们低估了小皇帝刘肇。这孩子虽然才十四岁,但脑子清楚得很。他早就看不惯窦氏专权,有一次撞见窦太后跟郭举亲近,彻底火了,决心动手。 公元92年,刘肇瞅准时机,联合亲信,一下子把窦氏家族收拾了。窦宪和兄弟们被逼自杀,郭举被砍头,窦太后也被关进南宫,失了势。窦氏家族就这么垮了。刘肇亲政后,东汉国力大振,成了有名的明君。回头看,窦太后从丧礼上拉刘畅的手开始,就注定了这场悲剧。她想要的知心人没找到,反而把自己和家族推向了深渊。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吴术说史

吴术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