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天下的“北齐三杰”为什么有两位的人生都不得善终?

在北齐后期,三位赫赫有名的将领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分别是段韶、斛律光和高长恭,世人称之为“北齐三杰”。这一时期,北齐的国力迅速衰退,几乎整个国家的局势都依赖于这三位将领的英勇与威慑来维持。但尽管这三位杰出将领的力量异常强大,他们与北齐的皇帝们又都有着亲戚关系:段韶是高欢正妻娄昭君的外甥,斛律光是齐后主的岳父,而高长恭则是高欢的孙子、高澄的儿子。

按照常理推测,作为北齐最重要的军事人物,又有如此显赫的亲缘关系,三杰理应获得高贵的荣耀与优厚的待遇,即便未能统一天下,至少应能安享晚年。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在“北齐三杰”之中,只有段韶能够享有较为荣幸的结局,过世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安慰。而另一位杰将高长恭却遭遇了被高纬赐死的惨剧,斛律光更是因高纬的猜疑和权力斗争,家族全遭满门抄斩。那么,为什么这三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却有两人不得善终呢?

早在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一场由六镇军发动的起义就引起了朝廷的严重关切。尽管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六镇军从此便成为了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力量。高欢与宇文泰,正是通过这支军队的支持,分别在东魏与西魏展开了自己的政治博弈。当北魏分裂成东西魏时,六镇军的力量也被高欢与宇文泰瓜分,其中高欢获得了六镇军的大部分,而宇文泰则仅得一镇之力。由于六镇军实力的强大,东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国力相对超越西魏,六镇军也因此成为了高欢治理东魏的核心支柱,任何政治决策都绕不开六镇军的利益。

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高欢实施了“胡汉分治”的政策,特别注重保护六镇军的利益。六镇军的士兵和家属被安置在晋阳(今太原市)附近,并且享有一系列特权。这一政策不仅让六镇军成为了北齐时期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也使得晋阳勋贵集团在北齐政坛上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晋阳勋贵集团与北齐皇权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化。尽管这股力量未能完全掌握皇权,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实力和高欢给予的特权,几乎可以与皇帝并肩而立,成为威胁皇权的强大存在。

因此,历任北齐皇帝都意识到,晋阳勋贵势力的膨胀必须受到制衡。高澄和高洋分别通过扶持宗室和汉族士人来与晋阳勋贵抗衡,然而由于北齐皇室与晋阳勋贵的复杂亲戚关系,宗室在高洋死后反而与晋阳勋贵联合,共同对抗皇权,这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乾明之变”。与此同时,汉族士人也在这场政变中遭受重创,逐步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影响力。

“乾明之变”后的局势急剧变化。高湛,作为这场变革中的最大受益者,放弃了宗室和汉族士人合作的策略,转而依靠幸臣集团的力量,逐步削弱晋阳勋贵的势力。幸臣集团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乳母、胡商和歌伎等组成,他们道德水准低,权谋手段极为毒辣,非常适合担任打击晋阳勋贵的“快刀”。尽管晋阳勋贵集团实力强大,但由于始终无法掌控真正的皇权,最终还是在高湛的支持下被幸臣集团压制。

然而,北齐的皇帝高纬继位后,局势变得更加极端。这位史上罕见的亡国之君,不仅不满足于与晋阳勋贵之间的博弈,反而选择直接铲除这一强大的政治集团。于是,幸臣集团开始将矛头对准晋阳勋贵的领军人物——“北齐三杰”。段韶因去世较早,未能亲历这一权力斗争,因此得以善终;而身体较为健壮的斛律光和高长恭,终究未能逃脱被权力漩涡吞噬的命运。

0 阅读: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