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撒切尔夫人深深弯下腰去,握着一位中国老人的手说:“感谢你当年救了70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23 09:37:39

1992年,撒切尔夫人深深弯下腰去,握着一位中国老人的手说:“感谢你当年救了7000多英国人的性命!” 主要信源:(新华网——撒切尔夫人致谢“英国人救星”中国抗日老将) 1992年芝加哥四月天,卡尔顿酒店套房里茶香袅袅。 九十三岁的刘放吾腰杆挺得笔直,对面坐着专程赶来的英国首相撒切尔。 老太太俯身握住他枯树皮似的手背:“七千多英国士兵的命,五百个美国记者的命,都是您从缅甸丛林里抢回来的。” 这话让老人眼角皱纹抖了抖,恍惚间仁安羌油田的硝烟又漫进鼻孔,整整过去五十年了。 时间倒回1942年春天。 缅甸仰光港堆满美国来的汽油桶,日本人的轰炸机整天在头上打转。 英国驻缅军司令亚历山大急得嘴角起泡,手里不到九千兵要防六万日军。 四月十四日中午,英一师师长斯考特竟带着七千多人往仁安羌油田撤退,结果被日军三十三师团包了饺子。 炮弹炸塌输油管道,英军困在火海里连喝水都成问题。 火急电报拍到中国远征军新38师。 参谋指着地图倒吸冷气:“113团离他们最近,可团长刘放吾手下才一千二百条枪!” 师长孙立人把搪瓷缸砸在作战图上:“告诉刘胡子,救不出英国人,滇缅公路明天就改姓日!” 这支被困在油田的英军里,藏着《泰晤士报》战地记者史密斯。 他在回忆录里写:第三天清早看见滨河北岸飘起青天白日旗,中国兵居然扛着竹梯当浮桥。 日军机枪压得人抬不起头,有个军官挥着驳壳枪往油罐上爬,火星子溅在胡子茬上噼啪响,正是113团长刘放吾。 刘放吾晚年接受BBC采访时描述:当时把迫击炮拆开绑在门板上强渡,三连的兵摸黑炸掉日军山炮阵地。 最险是冲锋号吹响那刻,敢死队举着砍柴刀和炸药包跳进战壕,有个排长肠子流出来还咬掉敌人耳朵。 英军战报记载:中国军队用五百条命换回仁安羌通道,日军抛下一千二百具尸体撤兵时,火场里七千多个油污满面的英国人举手敬礼。 战争结束回到国内,黄埔六期出身的刘放吾却坐了冷板凳。 1948年军史档案显示:他这个少将高参其实只管仓库钥匙。 跟着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屏东后,军部发来退休通知,七算八算每月只给折合十五块银元的俸禄。 家里六个孩子张着嘴等吃饭,老部下杨振汉看不下去:“团座,我在内埔乡下有块地,咱们打煤球吧!” “将军煤球厂”的招牌挂在屏东菜市口时,过路阿兵哥都看傻眼。 曾经指挥过仁安羌战役的军官,如今赤膊抡铁锹拌煤渣。 有回送货下大雨,三轮车陷进泥坑,六十岁的刘放吾硬是扛着三百斤煤球步行三里路。 客户开门看见淋的全身的都湿的老头递来干爽煤球,后来才知是《中央日报》登过的抗战英雄。 1977年洛杉矶华人聚餐会。 煤气公司老板林彦章听人说起“卖煤球的将军”,查到美国国家档案馆的仁安羌战报后,连夜开车接刘放吾全家到加州定居。 1992年英国国防部解密档案时,撒切尔在议会举着113团伤亡名单:“该让这位中国军人得到最高礼遇。” 卡尔顿酒店那场会面十个月后,台北终于送来迟来半世纪的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 老人把勋章锁盒底层,却把仁安羌战役要图常年挂在客厅。 1994年临终前,他摸着泛黄的作战图交待长子:“记住滨河北岸那几百个娃娃兵,他们才是真功臣。” 如今那副地图静静躺在湖南桂阳县档案馆,玻璃展柜旁还放着半块没烧完的煤球。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