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将领中,彭玉麟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异类”,他一生不求官不求财,始终秉持“以寒士来,以寒士归”的人生格言。同时,彭玉麟也是唯一没有负面新闻的湘军大佬。 主要信源:(红网——随笔丨彭斌鹏:关于彭玉麟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价值;大皖新闻——彭玉麟传奇人生引关注,安庆衡阳共掀文化研究热潮) 湖南衡阳那地方,百十来年前出过一位奇人彭玉麟。 这人年轻时穷得叮当响,死的时候官居一品,可灵柩里除了几件旧棉袍啥都没有。 光绪十六年开春,七十五岁的彭老头在自家搭的茅草棚里闭了眼。 生前最后那道奏折写得明白:“我穿着布衣来,也想裹着布衣走。” 彭玉麟这辈子过得拧巴。 生在嘉庆二十一年的安徽小官吏家,十六岁前还算安稳。 五岁跟着爹学四书,十岁能耍红缨枪,夏天泡在梁园镇的河汊子里练就一身浪里功夫。 谁想到十五岁去外婆家串门,撞见表姨竹宾。 小姑娘比他小两岁,两人一个研墨画梅,一个抚琴吟诗。 可辈分横在中间,彭母硬生生拆散了这对少年人。 霉运接二连三。 父亲彭鸣九带全家回湖南争祖产,反被族人欺负得呕血身亡。 十三岁的弟弟被族亲推下池塘,彭玉麟攥着柴刀要拼命,被母亲死死拽住衣角。 后来他带着弟弟逃到衡州城,白天在石鼓书院啃书本,夜里给绿营军当文书挣饭钱。 道光二十三年,竹宾父死家败。 彭玉麟赶紧把人接到衡阳,破屋子挤着两代寡妇。 十二年的相思火苗“呼啦”蹿起来。 彭母却怕街坊闲话,转年就把竹宾嫁给了镇上的漆匠。 新婚才半载,竹宾难产而亡,婆家嫌晦气,草席一卷埋进乱坟岗。 那晚彭玉麟在坟头刻下血誓:此生不另娶,年画梅花万幅谢红颜。 时势没容他多伤心。 咸丰二年太平军杀进湖南,正在耒阳当铺管账的彭玉麟被推上城楼。 几百号地痞扛着竹梯攻城,他领着伙计们泼桐油、砸石碾,竟撑到援军赶来。 捷报传到长沙,操练水师的曾国藩眼睛发亮,这不正是他要找的水战教头。 彭玉麟起初不肯。 老母新丧,孝期未满。 曾国藩冒雨三顾茅庐,指着湘江说:“长毛顺流可破武昌,逆流能陷长沙,先生忍看桑梓成焦土?” 这话戳了心窝子,彭玉麟终是戴了孝布上战船。 湘潭水战是他头回真刀真枪打仗。 五艘湘军舢板缠住太平军楼船,彭玉麟光着膀子立在船头,火铳打飞了就抡刀砍缆绳。 混战中他左臂挨了箭,草草裹伤又带兵夜袭敌营。 《清史稿》白纸黑字记着:是役焚毁敌船五百余艘,彭玉麟负伤不退,擢同知衔。 往后九江血战、田家镇火攻,他回回驾条小船冲在最前头。 士卒看见桅杆上飘的“彭”字旗,胆子就壮三分。 同治三年攻破天京,朝廷要封他安徽巡抚。 连辞三次的奏折写得恳切:“提笔可判钱粮刑名,跨马能率水陆三军。玉麟非不能为,实不敢尸位素餐。” 慈禧太后在养心殿捏着奏本笑骂:“这倔驴倒衬得满朝文武没脸!” 不是故作清高。 他心里揣着两处地方:渣江镇母亲的青砖坟,和安庆城外梅姑的黄土冢。 水师提督衙门分例银他原封送回,养廉银转手救济阵亡将士遗孤。 有年冬巡长江赶赴南京,两江总督特意备下貂裘大氅。 彭玉麟裹着补丁棉袄下船,指指舱里成捆的梅花图:“带着千件棉衣呢,穷书生冻不着。” 光绪十三年春天咳得厉害,老头在退省庵茅屋支起病榻。 兵部送来养廉银,他抖着手核对账目,发现多支了二十两库平银,立刻叫书吏骑马送回南京。 临终前夜唤来老仆,塞过皱巴巴的银票:“拿这钱把村口石桥修了,别让娃娃们蹚水上学。” 出殡那天,长沙至衡阳三百里水路漂满纸钱。 两岸百姓摆起香案,船夫们吼着号子撞开薄冰。 江风吹动素幡,露出棺木里三样东西。 磨透底的官靴、秃锋的狼毫笔、还有枕边那幅未完成的红梅图。 后来茶馆说书人总爱拍醒木:“雪帅雪帅,是雪压梅花枝更艳哟!”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湘军将领中,彭玉麟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异类”,他一生不求官不求财,始终秉持“以寒士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23 01:03: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