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落魄的院士!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帮助国家解决计算机芯片的难题,结果却被柳传志踢出局,如今,年过八十的他,仍旧在为我国国产芯片奋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提起“院士”,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多半是西装革履、运筹帷幄的科技领袖,可有这样一位工程院院士,他一生简朴到名下没有一套房产,甚至在人生最低谷时被视为一个不合时宜的“技术偏执狂”。 他就是倪光南,当年,倪光南正在国外,从事着高薪工作,前途一片光明,而与他相反的中国,这时候的发展还很落后。 看到祖国需要自己,他放弃了国外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国,要知道,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研发条件极其简陋。 可倪光南和他的团队,硬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攻克了“汉卡”技术,让中文输入和显示第一次在计算机上畅通无阻。 然而,解决了汉字输才只是第一步,他敏锐地察觉到,操作系统、芯片这些底层架构,我们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脖子牢牢地卡在别人手里。 这种局面让他寝食难安,于是,他又一头扎进了更艰苦、更不被人看好的自主操作系统和芯片研发中。 当时,以柳传志为代表的管理者主张“贸工技”,认为花高价自主研发不如直接购买国外技术来得快,能迅速抢占市场、创造利润。 而倪光南坚持的,却是“技工技”路线,他反复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买不来的,市场可以丢掉,但核心技术一旦假手于人,就等于把命脉交了出去。 两种理念的冲突愈演愈烈,水火不容,最终,在这场路线之争中,倪光南成了出局的那一个。 离开了他倾注心血的平台,倪光南几乎一夜之间从备受尊敬的总工程师,变成了外界眼中“最落魄的院士”。 可是,这次“出局”没有让他消沉,反而让他看得更清楚:技术自主这条路,退无可退,他没有停下脚步,反而转向了更基础、更核心的芯片领域,继续埋头苦干。 即便生活拮据,即便声量微弱,他心里那个为中国打造一颗“中国芯”的梦想,却从未熄灭。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几十年后,当美国“芯片法案”落下,全世界都看清了技术依赖的代价时,人们才猛然惊醒,倪光南当年那些“不合时宜”的疾呼,是何等清醒和富有远见。 如今,86岁高龄的倪光南院士,仍然选择奔赴在科研一线,他当年的坚持,也早已不再是孤独的呐喊,从华为海思到中科曙光,再到龙芯,他点燃的技术火种,已经由他的学生和后辈们接力传递,在中国顶尖的科技企业里遍地开花。
他是中国最落魄的院士!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帮助国家解决计算机芯
月下影婆娑
2025-07-11 10:14:20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