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的团长汤景延带着600多人叛变,甚至还打死了三名新四军的战士,

月下影婆娑 2025-07-11 09:44:19

1943年,新四军的团长汤景延带着600多人叛变,甚至还打死了三名新四军的战士,得知消息的战友气愤不已,纷纷提议暗杀他,谁料粟裕却表示:谁都不能动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5月14日,上海江湾刑场,这位44岁的英雄汤景延伟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也洗刷了世道曾加在他身上的污名。 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忠贞不屈的英雄,在不少人眼里却一度是个需要被“抓回来”的“叛徒”。 1943年,当年的日伪军在苏中根据地搞起了残酷的“清乡”运动,企图彻底剿灭新四军。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得吓人,日伪军总兵力高达1.6万,而新四军只有区区三千人,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苏中军区必须另辟蹊径。 一番深思熟虑后,一个绝密的计划“汤团行动”应运而生,计划的核心,是派一名干部假意投敌,潜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和物资,从内部搅乱敌人部署。 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最终落在了新四军自卫团团长汤景延的肩上,汤景延生于世纪之初,亲历过五四运动,一腔爱国热血让他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恨之入骨。 他最早投身国民党军队,可看着国民党军队的所作所为,他打心底里怀疑,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接触到了新四军,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让他看到了真正的希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毅然脱离国民党,加入了新四军。 也正是这段在国民党待过的履历,让他成了“汤团行动”最完美的人选,他的“回归”,在敌人看来才显得那么真实可信。 1943年4月,计划正式启动,那个半年前曾带日军血洗海门镇的伪军站长姜颂平,果然带着“诚意”找上门来,满脸堆笑地劝降,话里话外都是粮食和装备的诱惑。 面对姜颂平提出的诱惑条件,汤景延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而是先一步让其离开,随后他立刻向上级汇报。 粟裕收到消息后,思索一番,当即决定,让汤景延将计就计,带着600名士兵假装投降。 4月15日深夜,通海自卫团驻地枪声大作,汤景延当众枪决了三名罪大恶极的特务,还特意让手下朝天放了五分钟空枪,制造出激烈内讧的假象。 天一亮,一支换上了杂色衣服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南通城开去,城门口,日军少佐高木看到汤景延胸前的“血迹”,起了疑心,但汤景延的反应却很坦然。 就这样,汤景延带着数百名弟兄,背负着战友们的误解,一头扎进了龙潭虎穴。 为了计划的绝对保密,“汤团行动”的内情只有极少数高层知晓,消息传开,根据地一片哗然,不知情的战士们义愤填膺,纷纷嚷着要捉拿“叛徒”汤景延。 不过,这些行动都被粟裕亲自压了下来,他知道,汤景延走的每一步,都不能受到丝毫干扰。 入城后,汤景延流连赌场,盘踞“醉春楼”,刻意扮演一个贪图享乐、毫无底线的变节军官。 谁知,他这种反常的“风光”反而引起了日军小林少将的警觉,随即,他就命令张北生去检查汤景延的队伍。 接到通知时,汤景延正在“醉春楼”打麻将,眼里没有一丝慌张,张北生看到部队精良的装备,眼神里满是警惕。 但汤景延仅用了两箱德军的子弹,不但化解了危机,还利用对方的贪婪,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的便利,最终成功接管了物资运输港口。 他随即以“协记商行”为掩护,将急需的药品、布匹、武器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根据地。 同时,他还策反了伪警察局长等人,建立起一张高效的情报网,日军的“清乡”路线图,总能提前一步摆在粟裕的桌上。 然而,刀尖上的舞蹈终有失足的风险。1943年7月的一个雨夜,日军突袭“协记商行”。 千钧一发之际,汤景延将情报藏入酒坛,假装醉酒闹事,在混乱中掩护了同志撤离,还放出“要去投奔重庆”的狠话,彻底打消了敌人的疑虑。 在敌营潜伏了整整半年后,这把暗刃终于等到了出鞘的时刻,当收到粟裕发来的消息后,汤景延亲自带队冲进伪金沙特工站,击毙了特工组长,与此同时,分散在20多个据点的600多名战士同时起义,打了日伪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汤景延带着队伍回到根据地时,所有误会烟消云散,就连粟裕都连连对他进行表扬。 “汤团行动”是新四军抗战史上一次绝妙的奇袭,它在最危急的关头,为根据地注入了生命线,为反“清乡”斗争的胜利立下了奇功。 回望汤景延的一生,从热血青年到觉醒者,再到深入敌营的孤胆英雄,他用行动诠释了忠诚的真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