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被剃掉髌骨后,被庞涓接到府上悉心照顾。孙膑为表示感谢,为他默写鬼谷子兵法。某天,孙膑听到庞涓对手下说:“待写完兵法,就将他除掉。” “大人,那孙膑还在奋力默写,估计再有个三五日就能完成。”一个仆人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是庞涓那熟悉又低沉的嗓音:“哼,待他写完兵法,就将他除掉,绝不能留这隐患。” 庞涓和下人的对话,刚好孙膑悄悄听见,此刻的他如遭雷击,手中正准备用来记录新思绪的竹简“啪嗒”掉落,砸在地上,发出清脆声响。 这竹简砸地的脆响,怕是把孙膑的心都震碎了!前一秒还在感恩戴德地给人默写兵书,后一秒就听见自己死期倒计时。庞涓这出戏演得多绝啊,假模假式地照顾残废师弟,嘘寒问暖的糖衣裹着砒霜——表面是“同门情深”,背地是“榨干知识就灭口”。你听听那句“绝不能留隐患”,透着股生怕被人抢风头的虚劲儿,哪像名震天下的将领?活脱脱一个嫉妒精附身的市侩小人! 更寒心的是孙膑的处境。膝盖骨没了,人瘫在床上,连站都站不稳,拿啥跟庞涓斗?庞涓这招“先养后杀”毒就毒在这:利用人家的信任和残疾,把孙膑最后的利用价值挤干净再处理掉。这哪是师兄弟?分明是屠夫在待宰的牲口耳朵边磨刀!孙膑那一刻的恐慌和绝望,没被剃过髌骨的人都想象不出来——身体废了,精神支柱还被最信任的人亲手砸烂,换谁都得眼前发黑。 可别觉得这事儿只是坏人的阴谋诡计。它戳破的是古代知识分子圈的残酷真相:所谓师门情谊,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薄得跟张纸似的。庞涓为啥非得杀孙膑?说白了就是怕这师弟本事比他大!当能力成了同门眼中的“隐患”,情义就立刻变屠刀。你瞧瞧后来的历史,李斯害韩非、曹操逼死荀彧,不都是这套“能用则用,无用则杀”的路子?知识分子的命,在权力游戏里轻飘飘的。
唐朝时期,有一位考生落榜,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老妇人。老妇人见他立马跪下:“明年你
【6评论】【4点赞】
用户12xxx32
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