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上将曾对毛主席的脸上挥过拳,却被毛主席用一招收服,而他更是成为了唯一能带

优优谈过去 2025-07-09 10:38:15

这位开国上将曾对毛主席的脸上挥过拳,却被毛主席用一招收服,而他更是成为了唯一能带枪见毛主席的人,这个人是谁?[凝视] 1937年延安,一场关于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批判运动正在抗日军政大学展开,红四方面军将领许世友看着昔日战友被牵连其中,心中愤懑难平。 这位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老将公开表达了不满,认为批判不应波及无辜,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许世友的态度被误解为对组织的对抗,甚至被错误地定性为“张国焘同伙”。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许世友情绪激动到了极点,据史料记载,他甚至产生过离开延安的念头,但这个计划很快被组织发现,许世友随即被暂时隔离审查。 关键时刻,毛泽东亲自出面处理这个棘手问题,不同于其他人的严厉态度,毛泽东选择了包容和理解的方式。他深知许世友的本质是好的,只是在特殊时期产生了思想波动。 经过深入的谈话和耐心的说服,许世友彻底转变了态度,更令人意外的是,毛泽东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特许许世友携带武器面见自己。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震动,要知道,即便是高级干部见毛主席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而许世友却成了唯一的例外。这份特殊的信任深深震撼了这位铁血将军。 从此以后,许世友成为全军唯一被允许带枪见毛主席的将领,这不仅仅是一种特权,更是毛泽东对许世友人格和忠诚的完全认可。 1938年,许世友主动请缨前往山东抗日前线,在那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毛主席的信任没有错付。他指挥部队与日寇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期间,许世友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1948年9月,他指挥的济南战役仅用8天时间就攻克了这座坚固的城池,创下了人民解放军攻坚战的经典纪录。 这场胜利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更打通了华东与华北战场的联系,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许世友也因此成为解放战争中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 1979年,已经72岁高龄的许世友再次披挂上阵,担任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总指挥。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坚持在前线指挥所坐镇,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许世友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与毛主席之间的那份特殊情谊,从延安时期的误解冲突,到后来的完全信任,这种关系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里革命者之间的真挚情感。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考虑到他的特殊贡献和个人意愿,中央破例批准其土葬,这在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许世友成为新中国唯一获得土葬待遇的开国上将,实现了他“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夙愿。这个决定再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位老将军的特殊关怀和深切缅怀。 回顾许世友的一生,从延安时期的风波到后来的建功立业,再到最后的特殊待遇,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什么叫做担当。 那把象征着特殊信任的手枪,见证了一段珍贵的历史,也见证了真正的将帅情谊,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样的故事显得格外珍贵和感人。 许世友的传奇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信任需要用行动来证明,真正的友谊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和毛主席之间的这段佳话,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息。   信源: 许世友为伴老母坚持土葬 挥拳打毛泽东终被收服——中国新闻网、《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许世友逝世报道)

0 阅读:3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