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实体经济浩荡出海,金融服务缘何成为旁观者? 中国品牌商大规模进军印尼,他们在各个阵营开始向盘踞在这里许久的跨国公司进行挑战。然而金融服务的深度缺乏,备显中国制造的无奈。 2017年就开始建立工厂的上汽通用五菱,不得不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多元金融的牌照。在印尼,汽车是奢侈品,有着昂贵的消费税。如果没有消费信贷的配合,汽车要卖好是不太可能。然而,五菱金融公司的新难题,在于融资成本太高。当地银行的利率,都高的令人抓狂。 而日本品牌在印尼的征战,则完全没有这种负担。日系汽车印尼长期能达到98%的市场占有率,除了日系完整甚至排他性的供应链之外,强大的日系金融服务功不可没。 同样,在这里排名第一的小松工程机械,也从日本的融资租赁公司获益巨大。例如在中国也非常有名气的日本ORIX融资租赁公司,在印尼就积极地为小松、神钢工程机械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日本制造商是全球制造的幸福之家,它受到日本银行的呵护是全方位的。 日本三菱银行,在这里布下重局。 除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CUF的落地之外, 它通过收购印尼DANAMON银行拥有了广泛对业务,后者在印尼的汽车金融消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此同时,它还收购了印尼上市公司DIPO star finance,来强化融资业务。 而三菱和成融资租赁公司本MCHC则在融资租赁市场非常活跃,对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设备提供了广泛的融资。 这个银行财团在印尼的布局,似乎就能包办支撑日系制造业在这里的发展。 同样,日本瑞穗银行下的融资租赁公司Mizuho leasing,也表现强劲。 相比而言,中国制造商在海外只能是独臂将军。他们只有靠自己的力量硬拼产品,而金融服务的另一只臂膀则不知去向。 一家工程机械在面向印尼市场,设备融资租赁都需要跟印尼最大的国有银行曼底利银行Mandiri,或者通过日本的ORIX、三井住友SMFL,三菱和成MCHC等融资租赁公司。但融资成本十分昂贵,往往比国内高500%。而且日系的融资租赁公司往往对客户的评估比较严格,使得中国机械公司,不得不自行想办法解决大多数客户的融资问题。 另外一家公司一开始跟中国一家银行进行融资租赁业务。这个案例最重要的突破是,是没有使用“内保外贷”的国内总公司担保方式。但也就仅此而已。 它依然需要子公司对融资租赁业务项下的承租人的债务提供“回购担保”。然而,这种具有强担保性质的融资租赁业务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子公司主体信用的类贷款,对子公司来说,是一种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的或有负债。这家机械公司最后决定,此后的业务放弃跟中资银行的合作,还是跟当地的日本租赁公司进行合作。这不需要总部担保的“内保外贷”,也不需要子公司的回购担保。 如果说中资企业出海的能力,大约是初中生的水平,那么银行在海外的能力几乎就是幼儿园小班水平。 很多金融机构既无意愿,也无能力。而缺乏意愿,则是决定性的。 很难想象,在印尼的融资租赁的金融公司,提供给中资企业的利率可以高达15%,而国内同行只能获得3%左右的利率。 国内与国外的收益差距,大的像黄果树瀑布一样,有着触目惊心的落差。印尼金融服务简直是在躺着挣中国企业的钱。中国制造业微薄的利润,被印尼金融业轻松吸走。 为什么中国金融资本,不想出海去获取这部分利润? 在这次实体经济大出海的洪流中,如果说中国制造是出去打架满脸鼻青脸肿但还在坚持打,那么中国银行金融服务基本是默不作声旁观者。
中企实体经济浩荡出海,金融服务缘何成为旁观者? 中国品牌商大规模进军印尼,他们
南山的林雪萍
2025-07-06 20:54:32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