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江苏南京,一名男子举报他人占道经营,不料第二天对方就找到男子,双方发生矛盾,男子两次被对方殴打。城管表示,是不小心泄露了举报人员的信息。 “我就想解决家门口占道经营的问题,咋还招来一顿打呢……”7月3日,江苏南京市民宋先生的遭遇,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谁能想到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举报,竟让他陷入被举报人找上门殴打的窘境,而背后暴露的远不止是一场简单的冲突。 然而事情得从南京孝陵卫21 - 1号院门口说起,宋先生家附近的大栅门公交站处,长期被废旧品回收生意“霸占”——白天黑夜,回收车辆停在机动车道作业,泡沫、纸箱堆得像小山,不仅易燃,一到夏天还异味扑鼻。 更糟心的是工程叉车也来添乱,把本就不宽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居民出行频频受阻,宋先生此前多次向街道反映,可问题像“打不死的小强”,依旧顽固存在。无奈之下他拨通12345热线,盼着能借官方力量解决难题。 老话说“善有善报”,可宋先生的举报,却像捅了“马蜂窝”,举报第二天被举报人竟精准“锁定”他,电话追着打不说,后来还多次上门找他。 后来随着矛盾迅速升级,双方吵得面红耳赤,宋先生更是两次惨遭殴打,好好的维权举报,变成了“引火烧身”任谁看了都窝火。 好不容易经民警协调,冲突暂时平息可宋先生最关心的占道经营问题,依旧“纹丝不动”地摆在那儿,像个刺眼的嘲讽。 更让宋先生崩溃的是,他对街道回访回复“不满意”后,第二天又接到被举报人电话,这“阴魂不散”的纠缠,让他又惊又怕:自己的信息到底咋泄露的?难不成举报成了“自投罗网”? 随着舆论发酵,城管部门的回应来了。起初,他们否认泄露信息,称废旧品回收老板和宋先生早有矛盾,是看到宋先生拍照才“对号入座”。 可这说法,怎么看都像“遮羞布”——若没信息泄露,被举报人咋能这么快、这么准找到宋先生?后来,城管部门终于承认:工作人员在处理举报时,不慎把宋先生的信息透露出去,可强调“没让被举报人去沟通”。 这话一出,网友们更炸锅了:“‘不慎泄露’ 轻飘飘三个字,让举报人承担多大风险?”“这不是‘猪队友’ 操作吗?” 回头看这事,宋先生举报是为维护公共利益,却因信息泄露陷入危险,太让人心寒。占道经营本就影响市容、妨碍出行,相关部门早该主动治理,而非等市民举报才行动;信息保密更是基本底线,一句“不慎”,暴露的是工作流程漏洞、责任意识缺失。 老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职能部门既要解决民生难题,更得守好 “信息安全门”,不然谁还敢放心举报? 事件发酵后,网友评论炸了锅。有人怒怼:“泄露举报人信息,和‘帮凶’有啥区别?” 也有人担忧:“以后谁还敢举报?举报成了‘实名制暴露’,谁敢碰这 ‘烫手山芋’?” 还有人呼吁:“必须严查信息泄露,给举报人一个交代,不然‘举报监督’ 要成摆设!” 这些声音,戳中了大家对公平正义、信息安全的担忧——若举报者连基本安全都保障不了,谁还愿当啄木鸟维护社会秩序? 目前城管部门说已开执法文书、派人督促占道经营问题,可宋先生的遭遇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治理城市顽疾,不能只靠市民 “单打独斗”;守护举报人的权益更得成为职能部门的必修课。 这件事你咋看?你觉得该咋保障举报人信息安全? 信源:据荔枝新闻7月3日报道
7月3日江苏南京,一名男子举报他人占道经营,不料第二天对方就找到男子,双方发生矛
竹篱茅舍享清幽
2025-07-05 19:22: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