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有一群特殊的居民,他们的祖先在宋朝时期从犹太地区迁徙而来,定居于此。经过千年岁月,他们大多已融入当地社会,与汉人通婚,血统中犹太成分仅剩不到5%。尽管如此,他们仍保留着一些犹太传统,例如在犹太逾越节时用鸡血涂抹门户。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传统更多是形式上的延续,而非出于对犹太文化的深刻理解。
1992年中以建交后,以色列根据《回归法》对全球犹太人开放入籍通道,但条件苛刻:申请人需证明自己是犹太教信徒,且与犹太文化和宗教有深厚联系。开封犹太后裔虽有犹太血统,但宗教认同和文化传承已大大淡化。以色列政府曾拒绝开封犹太后裔的移民申请,认为仅凭血统不足以认定犹太身份。
此外,开封犹太后裔的移民之路还受到中国法律的限制。中国官方明确表示,中国没有犹太民族,开封犹太后裔的“犹太人证明”是非法的。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也表示,未给任何开封犹太后裔发放过移民签证。
近年来,部分开封犹太后裔努力学习希伯来语和犹太教经典,试图满足以色列的入籍要求。然而,即使成功移民,他们也需面对以色列社会的现实挑战。以色列平均月工资虽高,但移民后适龄男女需强制服兵役,部分开封犹太后裔甚至在巴以冲突中成为哈马斯的攻击目标。
开封犹太后裔的故事,不仅是身份认同的困境,也是文化传承的难题。他们在中以两国法律与文化之间徘徊,面临着复杂的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