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男子带女友去看劳斯莱斯车,买不起就离开了展厅。谁知,第二天展厅销售给男子女友发来侮辱信息:买不起不丢人,自卑也不可以乱咬人。后来还给男子寄了13只五颜六色的塑料乌龟……
王先生是一位普通白领,女友则经济条件优渥,某天,两人走进了杭州一家劳斯莱斯展厅,一辆标价数百万的豪车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在试坐、简单交流后,他们便离开了展厅——正如大多数人那样,抱着“看看无妨”的态度,最终未做购买决定,原本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看车体验,谁料这场看似短暂的“参观”竟成了连环冲突的导火索。 第二天,王先生的女友就收到了来自陌生微信用户的骚扰信息,对方不仅用带有侮辱性质的网名添加好友,还在备注中发出恶意诅咒,甚至指控他们在试坐期间对车内饰造成了损坏,并称“等着接警察电话”。 起初两人一头雾水,调查后发现信息竟来自那位女销售赵某,更离奇的是,数日后,王先生竟收到赵某邮寄来的13只色彩鲜艳的塑料乌龟,并附带讽刺他是“缩头乌龟”的字眼。 王先生愤怒之下选择报警,警方介入调查,并最终确认这些骚扰行为确实由赵某实施,冲突的进一步升级,来源于一次深夜的手机操作。 据赵某陈述,当晚她曾尝试联系王先生女友继续推进购车事宜,却收到一条疑似对其母亲进行辱骂的信息,她认为这是“挑衅”,愤而报复。 而王先生女友则坚称,自己凌晨早已入睡,根本没有发送这条信息,经追问,王先生解释称,可能是家中保姆的十岁女儿在玩手机时无意间发出,但这一说法并未被赵某采信。 于是,她选择用“特殊的方式”回应,包括网暴、寄龟、诅咒,甚至其母亲还出现在王先生女友的单位要求“当面讨说法”,进一步造成精神压力。 女友最终选择结束与王先生的关系,事件原本似乎在警方调解下得以平息,然而一个月后,王先生又一次收到赵某的微信攻击,被骂为“吃软饭”“赘婿”“靠女人过日子”,指责其无担当、虚伪且狡猾。 这一系列行为让王先生忍无可忍,再次寻求媒体介入,希望将事件彻底公之于众,此事曝光后,舆论迅速分化。 有人站在消费者立场上质疑:一家高端品牌展厅的销售人员,为何可以轻易获取并滥用顾客的私人信息?面对未成交的客户,是否就有资格用偏见和侮辱将人划入“软饭男”的刻板印象中?更有网友讽刺道:“这销售不像是卖劳斯莱斯的,像是造劳斯莱斯的。” 也有声音指出,这场风波并非销售一人之过,如果如赵某所说,确实有人先通过微信辱骂她的家人,无论出于何因,情绪都已越界,王先生事后称是保姆之女无心之举,但这种模糊的说法难免显得苍白无力。 但无论如何,问题的本质不该淹没在口水与情绪之中。服务行业的边界在哪里?客户尊严是否能因消费意愿不同而被随意评判?而一名职业销售人员在面对疑似侮辱时,应以何种方式回应才是成熟与职业的体现? 在不少人眼中,豪车销售应该拥有最高水平的服务意识与职业修养,毕竟他们面对的往往是对品牌敏感、情绪微妙、身份特殊的高净值客户。 但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奢侈品领域中的“情绪失控”与“服务踩雷”反而更常见,有销售因判断顾客“穿着寒酸”而怠慢,有人在客户未购车时流露鄙夷眼神,还有人直接使用“你买不起就别进来”式的言语羞辱。 背后折射的,是一种隐藏在“高端服务”外壳下的等级思维,他们相信“谁能买得起,谁才配得到尊重”,却忽视了:服务的核心从来不是“跪着卖高价”,而是“用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 从王先生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试图迈入高端消费世界”时所遭遇的碰壁,他也许并不想真正购买那辆劳斯莱斯,只是想带女友感受一下所谓的“梦想之车”,而梦想在展厅破灭,尊严却在微信里被反复践踏。 豪车不只是车,它是一种符号,但尊重、理智和边界感,却应该是每个人的底线。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晨视频《男子带女友看劳斯莱斯,女友与销售微信互骂,还往家里寄“乌龟”?警方调解又变前男友》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