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处死,还连累15000余人。行刑前,蓝玉指责朱元璋

英雄侠义 2025-07-04 15:54:50

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处死,牵连15000余人。行刑前,蓝玉悲愤质问朱元璋:“跟我亲近的人都被杀了,为什么唯独放过他?”朱元璋冷笑:“你怎么能与他相比?”这个“他”,就是俞通渊。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和尚到起义军,再到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在他的治理下,大明王朝迅速恢复秩序,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晚年朱元璋多疑猜忌,对功臣的清洗成为其统治晚期的显著特征,蓝玉案更是其中最震撼人心的一桩。

蓝玉,字守仁,是明初杰出的将领,与朱元璋渊源深厚。他早年随徐达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率军大破元军,俘虏元宗王及十余万蒙古士兵,重创元朝残余势力。朱元璋大加赏赐,封他为凉国公,一时权势显赫。然而,蓝玉的声望与功勋,也逐渐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下令逮捕蓝玉,指控其图谋不轨。蓝玉及其家属、部属、门客纷纷被捕,案件迅速扩大,牵连甚广。据《明史》记载,因蓝玉案被诛者多达15000余人,波及王公贵族、军中将领、文官武将,甚至连蓝玉的亲属和门生故吏都未能幸免。这场“功臣大清洗”成为明初最残酷的一幕。

然而,在这场腥风血雨中,俞通渊却逃过一劫。他与蓝玉既是朋友又是知交,却能在风暴中全身而退。这背后,是俞氏家族的特殊背景。俞通渊的父亲俞廷玉,是朱元璋创业初期的老部下,阵前战死,被封为“忠烈将军”。他的大哥俞通海,是朱元璋身边的实战型大将,多次救朱元璋于危难之中。二哥俞通源,虽军功不多,但也忠心耿耿。俞家一门忠烈,朱元璋一直颇为照顾。

朱元璋身为一代帝王,深谙“恩威并施”的权术逻辑。他可以为了削弱功臣势力不惜挥刀斩将,也可以为了示范忠义、安抚军心而“破例开恩”。因此,俞通渊被放过了,而蓝玉却只能含恨而终。

蓝玉之死,是朱元璋权谋的体现,也是明初政治斗争的缩影。功高震主,终成祸端;而忠义之名,却能保全性命。这段历史,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0 阅读:174

猜你喜欢

英雄侠义

英雄侠义

学点课外知识,更好闯荡江湖,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