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葬无人哭!越战始作俑者黎笋死后遭全民唾弃?1986年7月10号,曾从胡志明手中接过越共领导大权的老人黎笋,在越南河内某医院悄然逝世,随之而来的,却只有广播上的一句讣告。 1986年的河内街头,官方广播用庄严肃穆的语调播报着最高领导人黎笋的死讯,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人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悲戚。 没有自发的悼念,没有哽咽的泪水,甚至在一些私人场合,还流传着几句压低声音的总算走了的议论。 这位统治越南长达十七年的强人,为何会以如此落寞的方式告别世界? 1975年4月30日,北越的坦克碾过西贡总统府的大门,越南战争宣告结束。当南北统一的旗帜升起时,无数越南人将黎笋奉为英雄,认为他完成了胡志明未尽的遗愿。那一刻的他,是越南的拿破仑,是国家的拯救者。 黎笋配得上这份荣光吗?从履历上看,他绝对是个狠角色。他出身贫苦,23岁投身革命,是印度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为了理想,他两度被法国殖民者投入监狱,在昆仑岛等地的炼狱里熬了近二十年,硬是没被磨掉半点棱角。 出狱后,他被派往南方领导地下斗争,靠着强硬的手段和过人的心计,在残酷的环境中拉起了一支队伍,也为自己攒足了日后攀上权力巅峰的资本。 在越共复杂的权力结构中,胡志明是精神领袖,是胡伯伯,而黎笋则是那个真正操盘的实权人物。 他被视为亲苏派,善于在党内纵横捭阖,甚至在胡志明去世后,被指修改遗嘱,将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可以说,没有他那份不计代价的决心和铁腕,越南的统一或许不会来得那么快。 然而,这顶英雄的桂冠,他戴了多久? 统一的喜悦很快就变了味。黎笋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带领国家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民生。 恰恰相反,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个更大的野心在他心中膨胀,建立一个由越南主导的印度联邦。这个听起来无比宏大的梦想,却成了拖垮整个国家的噩梦。 在国内,他将在北方推行的那套激进的改造,强行复制到南方。一夜之间,南方的私营工商业被取缔,无数家庭的财产被没收,大批旧政府人员、知识分子和商人被送入再教育营。 这种粗暴的政策不仅摧毁了南方本就脆弱的经济,更撕裂了刚刚弥合的社会。经济很快崩溃,物资配给制下的商店货架空空如也,人们为了几斤大米、一点布料排起长队,饥饿和绝望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这场内部的灾难,直接催生了近代史上最悲惨的船民潮。成千上万无法忍受迫害和贫困生活的越南人,变卖家产换来一艘艘破旧的小船,冒着葬身鱼腹的危险逃离故土。 当国内民不聊生之时,黎笋的对外扩张也在疯狂进行。在苏联的全力支持下,1978年底,他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 这场战争让越南深陷泥潭长达十年之久,耗尽了国库。紧接着,由于全面倒向苏联并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1979年,他又将越南拖入了与中国的边境战争。 连年的战火让这个刚刚走出越战火坑的国家,再次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血。 对美、对柬、对华的三场战争,前一场为他赢得了统一的荣光,后两场却彻底败光了他所有的政治遗产。 到1986年他咽气的时候,越南已经成了一个被国际社会孤立、经济濒临崩溃、民怨沸腾的国家。 所以,当他的死讯传来时,人们为什么不哭?因为眼泪早已在排队领救济粮的漫长等待中流干了,在送别亲人逃亡的码头边耗尽了,在为一场又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担惊受怕的日子里蒸发了。 人们没有力气去哀悼一个将他们拖入苦海的英雄。他的死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解脱,一个可以喘口气的机会。 果然,黎笋去世仅五个月后,越共召开了历史性的六大,果断抛弃了他的僵化路线,开启了革新开放的新时代。越南终于从他画下的那个名为霸权的怪圈里,艰难地爬了出来。
国葬无人哭!越战始作俑者黎笋死后遭全民唾弃?1986年7月10号,曾从胡志明手中
谦与谦寻
2025-07-04 11:58:44
0
阅读:2128
我吃柠檬
胡志明也不是什么好鸟,吃饭砸锅。废除中文也是他开始的
花园角落
元芳,你怎么看?
郑礼荣
怎么看,都有胡编乱造的成份!
pip586
印度联邦,印支联邦[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用户65xxx00
不是越战,是自卫还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