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浙江杭州,男子花270万给儿子全款买车,谁料销售要求他们先付款,再签合同。男子提出质疑:正常流程不是先签合同,再给钱吗?可对方却说他们跟其他车不一样,必须先付款,后签合同。男子照办,可等签合同时,却发现两份合同,一份是妻子的名字,一份变成了陌生人的名字,看中的那辆新车也变成了别人订过的库存车,男子大怒,要求对方退一赔三。
信息来源: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2025年6月28日
马先生是杭州本地的一名企业主,事业小有成就。这几年儿子一直在国外读书,前不久刚刚毕业归国。
马先生为了庆祝儿子归国和顺利毕业,决定送他一辆心仪已久的豪华跑车作为礼物,早在两个月前就和儿子看好了这家位于城西某高端商圈的品牌4S店。
“我们是冲着品牌来的,儿子一直喜欢这个牌子,之前还在网上看了很多测评。”马先生回忆,当天一早他和妻子、儿子一起来到了店里,看中了一辆价值270万元的新款定制跑车。
销售经理接待得十分热情,一番介绍和试乘试驾后,马先生一家非常满意,便当场决定购买。
就在马先生准备拿出身份证、填写合同资料时,对方突然话锋一转:“先生,我们店里有特殊规定,必须先付款,才能签购车合同。”
马先生听后一愣,第一反应是:“不是应该先签合同,流程明确之后再付款吗?”
可销售却信誓旦旦地解释:“我们这个品牌和其他不一样,客户多,车源紧张,先付款是为了锁定资源,所有客户都是这样走流程的,您可以放心,我们不会耍花样。”
销售甚至还搬出几位所谓的“老客户”案例,称“他们全都照这个流程走,没一个出问题的”。
马先生一家虽然觉得流程怪异,但看销售人员一脸诚恳,加上4S店环境高端,布置考究,门口停满豪车,又有专人接待,实在也没多想。
再加上儿子在一旁催促,马先生便妥协,刷卡全款支付了270万元。
然而,令马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付款后拿到的购车合同上,竟赫然印着两份不同的名字——一份是妻子李女士的,另一份却根本不是自家人的名字,而是一个他们完全不认识的“刘某某”。
“我当时整个人都愣住了,明明购车人是我和儿子,怎么突然就变成了我老婆和一个陌生人?”马先生回忆。
更让他震惊的是,合同备注的那辆新车,车辆识别码和他之前试驾、看中的那辆明显不一致。
经过追问,销售人员终于支支吾吾地说出实情:原本看的那辆车,是“刘某某”之前订过但没提走的车,现在被“临时调拨”给了他们家。
“等于说,我花270万买的是一辆别人不要的库存车,还是别人名下订过的!”马先生彻底怒了。
马先生当即要求取消交易、全额退款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退一赔三”条款进行赔偿。
可谁知,销售经理一改之前的笑脸,态度开始模糊:“先生,合同已经签了,我们可以配合退车,但赔偿的事情不好说,要走流程。”
所谓“走流程”,就是让马先生填写一份“客户自愿放弃赔偿声明”,否则无法退款。
“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吗?你们先骗我付款,又用虚假合同混淆,现在还想让我放弃追责?”马先生一口回绝。
而当他要求见店长时,店长却神秘“外出谈事”,电话也一直无法接通。
愤怒的马先生只能报警,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此事,同时联系了律师,希望依法追究该4S店的欺诈行为,要求“退一赔三”。
该事件在网络曝光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人直言:“270万不是小钱,先付款后签合同,这流程本身就极不正常。”“豪车4S店也敢这么玩?真是胆子比车大!”“消费者被忽悠到这种地步,必须严惩!”
还有网友愤愤不平:“哪怕是路边摊买根玉米棒子,也得先说好价钱再付款,这可是几百万的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