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嘲讽中国火车#【开往春天的“慢火车”:途经104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票价最

华商网 2025-07-01 19:05:02

#印度人嘲讽中国火车#【开往春天的“慢火车”:途经104个国家级贫困县市 票价最低1元】“哐当哐当……呜……”绿皮火车缓缓停下,车门被打开。铁道旁等待已久的人群瞬间活跃了起来,有人扛着一蛇皮袋土豆,有人背着一箩筐花椒,一个个有条不紊地登上火车。车厢里,还有不少特殊的“乘客”——活鱼、活鸡,甚至还有活羊、活猪。

在央视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中,“慢火车”的身影备受广大网友关注。“慢火车”通常指铁路部门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开行的票价低、站站停、速度慢的公益性旅客列车。这81对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火车,既是老乡们出门乘坐的“公交车”,又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便民车”“致富车”“连心车”。

5633/34次“小慢车”穿越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往返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雄站与攀枝花市之间,串联起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为连接大山内外的世界搭起了桥梁。

“咯咯哒……”“哞……”“咩……”最后两节行李车厢是整列火车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村民们最熟悉的“家禽车厢”。和别的火车不一样,多年来“小慢车”运行的“背景音乐”中,少不了的是各种活禽的鸣叫声。

“过彝族年的时候,家禽家畜更多,就像动物园一样。”从刚开始来的不习惯,到现在产生亲切感,火车司机陈伟已经在5633/34次“小慢车”上度过了八个年头。除了能听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声音,他还能看到随四季更替的五彩斑斓色——春季,红彤彤的樱桃是彝族老乡捧在手里的“明星产品”;初夏,是蕨菜、青岗藤、蒲公英收获的季节,车内药香悠悠;8月,红皮马铃薯带着泥土芬芳;10月,深红色的大凉山苹果令人沉醉……

陈伟告诉记者,每周一三五是当地的赶集日,不少铁路沿线的居民都会搭上“小慢车”,去临近的集市采购商品,贩卖土特产。几元的车费,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在喜德、冕宁等地下车,把农产品卖给当地商贩,再乘坐当天的列车返回——这是不少村民的生活。有时在火车上看到心仪的商品,也会直接在车上做起买卖。

逢站就停的“慢火车”,成了山区人民赶集的“公交车”,也让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不再遥远。“坐火车比坐汽车便宜多了,节省下来的钱能让孩子们多买一支笔、一本书,也离梦想更近一步。”更让陈伟高兴的是,曾经很多孩子住在山上,两三公里的直线距离,走山路的话要花上一整个早上,而近年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不少家庭从山上搬到了山脚下,孩子们赶火车更方便了,再也不用长期寄宿在学校里。

在搭乘“小慢车”的乘客中,九成是彝族老乡。为了让他们的出行更便捷,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增加了车厢内的彝族文化元素,列车广播用双语播报,并为途经彝族聚居地的列车专门安排一名彝族列车员。驾驶火车8年多来,陈伟见证了彝族老乡们的变化:“老乡们现在变‘潮’了,年轻人衣着鲜亮,车厢里大家都用手机发微信、刷微博、刷抖音。”

从1970年至今,无数人搭乘“小慢车”去读书、赶集、打工、嫁娶……半个世纪,“小慢车”成了彝族老乡们心中的乡愁印记,成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梦想车”、美好生活的“致富车”、开进心窝的“连心车”。

81对“慢火车”途经104个国家级贫困县市 票价多年不变

像5633/34次这样的“慢火车”,全国共有81对。作为助力精准扶贫、完善区域交通方式、服务百姓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慢火车”在崇山峻岭间已经穿梭了几十年。

这些“慢火车”的开行范围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经停530个车站,途经吉林延边、内蒙古东部、湘西地区、云贵地区、凉山地区、南疆地区等35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市达104个。

不涨价,是“慢火车”的一大特点。从淄博站至泰山站的7053次旅客列车,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票价最低的列车。以前7053次列车每天早晨6点52分从淄博站发车,终到泰山站的时间为中午12点41分;如今升级更新为电力机车和空调车厢后,往返旅行时间也压缩了。开行40多年来,列车一直在升级,但始终没涨过票价,最便宜的票只需要一块钱,运行成本远远超出了客票收入。有人曾算过一笔经济账,不算人工成本,光直接成本每年就会亏损400多万元。

“公益扶贫旅客列车多经偏远贫困地区,旅客出行需求虽不旺盛却是刚需,平均客座率不到40%,普遍运营亏损。”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在这种情况下,铁路部门克服种种困难,始终坚持根据需要开行公益列车,长期执行1995年的普速旅客列车运价标准,票价几十年不变。

开行“慢火车”似乎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但从不变的票价中可以看出,“慢火车”的开行绝不单是“经济账”,而是饱含温情的“民生牌”。崇山峻岭间,一节节绿皮车行驶在万里铁道线上,大山深处的百姓或乘车贩卖土特产品,或乘车就医求学、走亲访友,一趟趟的公益“慢火车”加速着山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为沿线乡镇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你送产品来,我输技术去”,城市与山区你来我往输送的产品与产业技术,满足城市庞大农产品需求的同时,新兴科技也助推着山区产业链的转型与升级。

因地制宜 按需施策 从“绣花功夫”读懂“一个也不能少”

在高铁网“八纵八横”不断加密成型,“两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生活圈”走进百姓生活的时代,“慢火车”是不是该“下岗”了?

当然不是。快,可快出新时代的中国速度;慢,则慢出暖民心的人情味道。持续开行的81对公益“慢火车”,践行的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慢火车”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不少班次延长了区段,列车服务紧扣短途旅客实际需求,增加了空调,更加注重服务细节。此外,贫困地区帮扶企业生产的农特产品也开始走进车厢,扩大宣传面,拓宽销售渠道,助力老百姓致富增收。

在大凉山,它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在秦岭山区,它是上学的校车;在东北百里无人的林区,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哐当哐当……”81对“慢火车”,正满载着民生温度和人民情怀穿山越岭,奏响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华商网

华商网

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