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包含沈阳军区参谋长女儿在内的6名劫匪枪击了两人后,用手枪对准了中国民航296号客机机长王仪轩,王仪轩一路和劫匪斗智斗勇,最终飞机还是到了韩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3年5月5日,中国民航296号三叉戟客机从沈阳东塔机场起飞,原计划飞往上海,起飞前,这趟航班与普通航班没有任何区别,机上乘坐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乘客,也包括几名年轻人。 他们衣着平常,举止看似得体,没有人察觉到任何异常,事实上,就在这架飞机升空的那一刻,一场精心策划的劫机事件已经拉开序幕。 这起劫机事件由卓长仁主导,他曾是一名工厂的计划员,因经济犯罪被通缉,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纠集了五名同伙,共同策划劫持一架飞机前往境外。 同行人员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高东萍,她自称是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的女儿,这个身份让她在机场通关时几乎没有受到阻拦。 高东萍将子弹和手枪藏在化妆盒中,利用身份便利轻松通过安检,当时中国民航系统的安全措施远不如今天,乘客和行李检查不够严格,为这群人带来了可乘之机。 这六人分散购票,伪装成普通旅客,他们携带的四支手枪和数十发子弹藏匿得非常隐秘,在飞行过程中,当飞机进入大连上空时,局势骤然变化。 几名劫匪几乎同时起身,从随身物品中取出武器,迅速控制了机舱通道和乘务人员,一名乘客与空乘人员在慌乱中遭到枪击,机舱内顿时陷入混乱,尖叫和哭泣声交织不断,气氛异常紧张。 控制机舱后,卓长仁闯入驾驶舱,用枪威逼机长王仪轩改变航向,王仪轩是一名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他保持冷静。 在听从指令操作飞机的同时,他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改变航线,最初,他希望能将飞机引向朝鲜,借助中朝关系控制局势,但这个企图很快被劫匪察觉。 几人中有人接受过简单航空知识训练,对航向变化有所察觉,王仪轩的隐蔽操作未能持续太久,劫匪对他的每一个动作变得格外警惕。 劫匪反复要求航向东南,并强行推操纵杆,导致飞机飞行状态不稳,一度,飞机下降至接近海面的高度,造成严重颠簸。 几名劫匪试图自己操作飞机,但他们缺乏足够的飞行知识,对三叉戟客机这种大型客机更是毫无掌控能力,他们的强行干预反而增加了飞行风险。 王仪轩只能一边安抚他们情绪,一边悄悄保持与地面联系,同时观察是否有迫降机会,当飞机进入朝鲜附近空域时,燃油量已经开始接近下限,劫匪不接受任何延误,强令继续南飞,最终,飞机闯入韩国空域。 韩国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启动战斗机拦截,由于飞机没有提前通报入境,韩国一度认为这是一场北方空袭,全国多个城市拉响了空袭警报,在辨清情况后,韩国军方决定允许飞机降落。 当时唯一可用的机场是春川一处美军基地,这条跑道偏短,周边是山地,对大型客机降落极为不利,王仪轩评估后认为这是最可控的选择。 在距离跑道还有一段距离时,机长已开始减速准备,他启动反推系统,全力刹车,飞机以极限方式在跑道上滑行,最终成功停稳。 105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幸存,未再出现伤亡,韩国军队立即包围飞机,控制现场秩序。 事件迅速传遍国际社会,由于当时中韩尚未建交,外交沟通极其困难,韩国总统全斗焕指示设立事故处理小组,优先安置乘客安全。 乘客被转移至首尔酒店,由韩方提供食宿,并安排文化节目安抚情绪,中国方面迅速派出代表前往韩国,开始谈判,通过多轮协商,韩方同意将飞机及所有乘客送回中国。 卓长仁等六人被韩方关押调查,中国政府明确要求引渡劫匪,但由于两国未建交,韩方最终没有满足引渡要求。 出于政治考量,韩国将六人驱逐至台湾,台湾方面立即给予接收,并将卓长仁等人包装成“反共义士”,提供住所和生活补贴。 但卓长仁到达台湾后并未安分守己,他无心从政也无力工作,很快将安置补贴挥霍一空,几年后,他再次犯下重罪,绑架并杀害一名台北富商之子,最终被台湾法院判处死刑。 这起劫机事件虽然以飞机安全降落收场,但暴露了当时航空安保的巨大漏洞,也使中韩关系首次出现直接交流的窗口。 机长王仪轩和机组成员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职业素养,成为后来中国民航改革的重要参考,在那个冷战尚未结束的年代,一架飞机成为中韩两国关系变化的转折点,也为后来正式建交埋下了伏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文汇客户端——新中国第一劫机大案:下毒,开枪,六名暴徒迫使载有105人的民航客机强行降落韩国军用机场
中国和朝鲜之间罕见深夜互动,持续约3小时,未对外公开。据美国专门报道朝鲜消息的
【11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