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国一架战机被日军击落,飞行员跳伞求生,谁知,竟落到了日军阵地,一群

如梦菲记 2025-07-02 12:21:44

1937年,中国一架战机被日军击落,飞行员跳伞求生,谁知,竟落到了日军阵地,一群鬼子随即包围了他,可没想到,这位飞行员的举动让日军大为赞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8月16日中午,江苏扬州机场上空烈日当头,霍克3型战机整装待发,飞行员阎海文走到自己的座机前,身穿飞行服,腰间别着柯尔特手枪。   他是第五大队的一员,当天接受了新的作战任务,目标是轰炸上海虹口一带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阎海文出身于辽宁北镇县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家里兄弟五人,挤在几间旧房子里生活,父亲曾是私塾先生,母亲一人操持家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沦陷,年仅十五岁的他与母亲一起南下避难,最终在北平定居,他先后就读于东北中山中学,对国家局势十分关注,曾在日记中写下对东北沦陷的痛心之情。   他学习努力,身体素质出众,1934年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成为第六期飞行学员。   航校生活极其艰苦,尤其在盛夏酷热下,训练强度极高,阎海文从不抱怨,飞行原理、驾驶技术都学得扎实,他常在图书馆翻阅世界航空资料,也研究历史人物。   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随时准备上战场的战士,希望有朝一日驾驶战机飞回东北,亲手为家乡讨回公道,1936年航校毕业后,他被分配至第五大队,在扬州机场执行防卫南京的任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淞沪会战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役之一,空军第五大队奉命参与对日作战,多次派出战机轰炸上海周边敌军设施。   阎海文连续出击,参与炸毁多艘敌舰,还亲手将一枚炸弹投进日军军舰烟囱,使其沉入江底。   8月16日清晨,他主动申请参加轰炸虹口司令部的任务,这次行动难度极大,目标区域部署了密集高射炮火和钢筋混凝土防御体系,当天上午,六架战机从扬州起飞,飞越长江进入上海上空。   日军高射炮将天空打成一片火海,战机轮番俯冲投弹,阎海文驾驶2510号机,操作精准,将五百磅炸弹准确命中目标,引发剧烈爆炸,现场浓烟遮天。   返航途中,2510号机在穿越黄浦江时被藏于日军货栈内的高射炮击中,右翼受损,飞机开始剧烈震动,失去控制。   阎海文决定引导飞机远离市区,避免造成地面伤亡,飞机不断下降,在接近西郊时,他拉开舱盖,跳伞逃生,降落伞打开后被江风带偏,落入日军阵地附近。   降落地点在虹口公园一带,地形复杂,到处是弹坑和残垣,他落地后迅速躲进一个废弃的土丘后,解开伞绳,抽出手枪检查弹匣,只剩下六发子弹。   不久,一队日本士兵发现他的踪迹,开始包围这个飞行员,对方没有立即开枪,因为飞行员在战场上属于高价值俘虏,日军希望活捉他,以此获得军功。   阎海文并未犹豫,他等待敌人靠近,逐个瞄准射击,他从不同掩体间移动,利用断墙、石块、废墟作为掩护,开枪命中五名敌人,日军反应过来后加强围捕,不再轻敌。   他的弹匣只剩下一颗子弹,面对几十个持枪日军,他选择用最后一发子弹结束生命,不愿被俘,战后,日军士兵在他的飞行帽里找到了写有“辽宁北镇阎海文”的名字。   敌军将士震惊于阎海文的举动,在处置遗体时,日军没有侮辱他的遗骸,而是在公园一角挖坑安葬,并竖起一块写着“空军勇士之墓”的木牌。   当时的《朝日新闻》刊登了日军列队脱帽行礼的照片,还附上记者从现场发回的电讯,称这位飞行员的行为令人震撼。   同年9月,大阪《每日新闻》也刊文提到这位飞行员的壮烈牺牲,称其“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文章引发日本社会强烈关注,东京有地区甚至举办过遗物展览,展示他的飞行服、降落伞与手枪,观者无不肃穆。   阎海文牺牲后,战友从轰炸现场附近废墟中找到他部分烧焦的日记和一张写有“南通刘月兰”字样的纸条,事后查明,这是一位他生前交往的女同学,她收到遗物后只说了一句,他没有给中国人丢脸。   抗战期间,这位年轻飞行员的事迹在民间传开,激励了不少青年报名从军,多年后,他的名字被刻入烈士纪念碑,与众多英烈共同被后人铭记。   他的生命虽短,但用一次壮烈行动告诉世界,中国空军即使身陷绝境,也不低头,那一颗子弹,不只是结束了他的生命,也划破了当时许多人心中的沉默,留下了一种不屈的信念。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空军烈士阎海文:被击落跳伞后毙日军自尽

0 阅读:118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