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役

漫步岁月静好 2025-05-22 20:29:17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屡次立功。 战后,天津街头,砂原惠背着破布包四处求人。他的中文讲得还不溜,一听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和家人一夜之间从“战胜国子民”变成了“敌国遗民”。 想回日本,可连路费都凑不出来。被邻居嫌弃,被当局盯上,只能靠打零工度日。有人说国民党不管这些,日本人只要掏钱就能走;可共产党那边不一样,不认身份认人。他心一横,跑去报名参军。名字?随便一想,“张荣清”三个字脱口而出。籍贯?胡扯的“山东青岛”。从那天起,砂原惠“死了”,张荣清“活了”。 辽沈战役打得焦灼,张荣清跟着部队转战各地。他不太会讲中国话,但会打枪,会跑腿,也会用望远镜看敌人动向。有一次炮火密集,前排通讯兵阵亡,他二话不说冲上去接线。战后统计时,他立了三等功,名字被写在战功榜上,可连政委都不敢相信:这人不是山东口音,是哪儿人? 有人起疑心,但他老实巴交的样子没人深究。他天天跟战士一起吃窝窝头,夜里跟他们睡通铺,没一个人觉得他像个“日本人”。他从没喊过口号,也不爱发言,但打仗冲得最猛,干活最勤快。同志们开始打趣:“这张荣清,骨头比我们还硬。” 部队整编准备支援朝鲜战场,张荣清主动请战。他憋着劲儿想上前线,想用真正的“解放军身份”去证明自己。就在要出发前一周,部队里要补办一批身份档案。他的户口一查,卡壳了。 政工干部把他叫到屋里,摊开一堆表格:“你老实说,你到底哪儿人?”他没说话,只把名字一笔一划写了下来:砂·原·惠。没人动手,也没人骂他,但他从出列的那一刻起,再也不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被调去了航空学校学习,没再回到前线。有人觉得他逃过一劫,他却说:“我不是怕打仗,我是真的想跟上。” 他在航空学校表现不错,几年后参与军工翻译与资料整理工作。渐渐的,他的日文、中文都讲得流利,还能在两边文化里自由切换。 中日恢复邦交后,他成了民间友好访问团的一员,经常往返东京和北京之间。有人问他是哪国人,他笑了笑:“我是中国人,名字叫张荣清。”每次去日本,他会给那边的人讲抗战时解放军的故事,讲工农兵的事,讲中国农村的变化。 有一次日本记者采访他,问他最不后悔的事是什么,他只说了一句:“我没回去过,也没打算回去。”这句话后来被写进他回忆录的扉页。

0 阅读:0
漫步岁月静好

漫步岁月静好

漫步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