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一打仗就要往前跑,拉他也不理,拽也拽不动。我对他说,你不能再往前走了,再走就成先锋排了……” 朝鲜战场上有个爱往前线冲的团长叫邓仕均,这人是个老红军出身,在平型关打过鬼子,百团大战带过"老五团",到抗美援朝时已经是第63军187师559团的团长。 他有个毛病,一打仗就爱往最前头跑,警卫员陈明月拉都拉不住,有次急得直喊:"团长您再往前冲就要当排头兵啦!" 1951年5月那会儿,志愿军搞穿插战术打得出神入化,邓团长带着队伍往敌人肚子里钻得最深。 当时他们奉命往洪川江方向穿插,按说这种活他早干得顺手了,可这回碰上了难缠的李奇微,这美军将领搞了个磁力战术,专盯着咱们的补给线打,还仗着汽车轮子快搞反扑。 要说邓团长确实有眼光,发现后路被抄了,当即拍板要死守阵地,明摆着是场硬仗——他们团千把号人要对上美军五个整编师,天上飞机炸,地上大炮轰,临时挖的战壕没两下就炸平了。 最要命的是弹药见底,战士们怀里揣的炒面都不够吃三天。 陈明月记得清清楚楚,那天阵地上炸得跟开了锅似的,美军飞机先来犁地,炮弹炸起的土能有丈把高。 不到两个钟头,六百多个弟兄就没了,邓团长这时候还要往最前线冲,陈明月拽着他胳膊不让走。 团长甩开手说:"弹药给不了弟兄们,我这当团长的总得陪着大伙。"说完抓了把土抹在脸上,猫着腰就往前沿阵地窜。 要说这邓团长带兵确实有股狠劲,带着剩下的人硬是钉在洪川江大桥三天三夜,美军装甲车冲了七八回,愣是没过去。 可就在这当口,一发炮弹正砸在指挥位置,等陈明月扑过去的时候,邓团长半边身子都埋在土里,脸上还挂着没擦干净的黑灰。 后来陈明月逢人就念叨这事,说当时给团长包扎,手抖得棉花包都拿不稳,话说到这儿总要停半晌,眼眶子发红。 这场阻击战虽然守住了主力的退路,可559团折进去大半,撤下来的时候炊事班连埋锅造饭的铁锹都凑不齐十把。 现在说起这些老战士,活下来的哪个身上没几个弹片眼儿?有个老排长说,当年他们团里有个规矩,打完仗活着的要给牺牲的弟兄家里捎句话。 可后来仗越打越惨,捎话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连写信的纸都找不着了。 要说这邓团长,家里还有个没断奶的娃娃,前些年他儿子来朝鲜扫墓,捧着个铁皮饭盒,里头装着老家坟上的土。 这事后来上了军报,照片里那饭盒都锈穿了底,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说过,五次战役那会儿像559团这样的阻击战,整个东线战场打了不下二十场。 按美国陆军战史记载,他们当时每天要消耗两万发炮弹,可就是啃不动咱们的阻击线。 现在洪川江边上还留着当年的弹坑,有老乡在里头种了玉米,前年修高速公路的时候挖出半截迫击炮管,上头缠着已经发黑的绑腿布。 纪念馆的人说,这是典型的志愿军装备,炮管子打红了就用湿布裹着扛。 要说这些老战士,如今最年轻的也快九十了,有个住在荣军院的老兵,床头摆着个铁皮喇叭,说是当年用来传令的。 护士说老爷子耳朵早被炮声震聋了,可每天还要拿着喇叭比划两下,去年清明,一群小学生去探望,老爷子摸着孩子们的红领巾直念叨:"这个颜色好,比当年的战旗还鲜亮。"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资料丛书《抗美援朝战争卷》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档案:第63军战史
“团长一打仗就要往前跑,拉他也不理,拽也拽不动。我对他说,你不能再往前走了,再走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19 09:51:23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