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年,朱元璋召见73岁的老僧释来复赴宴,席间,老僧即兴赋诗一首献给朱元璋,不料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竟然当场将他赐死。 元朝末年的江南佛寺里,有个叫释来复的和尚,打小就剃了光头进庙门,这和尚天生聪明,念经参禅样样精通,写诗作对更是拿手绝活。 元朝末年兵荒马乱,他硬是凭着满肚子墨水混成了灵隐寺的当家和尚,跟那些穿官袍的读书人也能谈笑风生。 朱元璋坐稳江山后,听说江南有这么个会写诗的和尚,立马派人请到南京城。 两人头回见面就跟老熟人似的,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释来复披着袈裟盘腿坐蒲团,你一句佛经我一句诗词,聊得热乎。 老朱当场就赏了他件金线袈裟,还特批这和尚能进皇宫蹭御膳房的伙食。 要说这释来复也是个明白人,知道皇帝老儿待见他不是图个乐呵,洪武十四年朝廷设僧录司,专门管天下和尚,老朱大手一挥就让他当上了左觉义。 这官名听着玄乎,其实就是和尚堆里的御史大夫,哪个庙里的和尚不守清规,他一句话就能给治罪。 更肥的差事是管着天界寺的钱粮,香油钱、田地租子都归他调度,真真是当官发财两不误。 转眼到了洪武二十四年秋天,老朱在宫里摆酒席,专门请这位佛门高僧,酒过三巡,皇帝让和尚当场作诗助兴。 释来复端着酒杯略作沉吟,张口就来:"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醆出上方..." 满堂文武听得直拍巴掌,都说这拍得文雅。 谁曾想朱元璋突然摔了酒杯,指着"殊"字破口大骂:"歹字加朱字,这不是骂我老朱家是歹人?" 七十三岁的老和尚扑通跪在地上,满头冷汗还没擦干,就被御林军拖出去剐了,这事传得沸沸扬扬,老百姓都说皇帝老儿疑心病太重。 可翻翻明初那些事儿就明白,死在文字狱里的何止一个和尚,杭州有个教书先生写了"天下有道",老朱硬说人家骂他是强盗;北平府学训导写了"垂子孙而作则",被说成讽刺皇帝当过贼。 要说释来复这事儿蹊跷,得从三年前那场大案说起,胡惟庸谋反案牵连上万,七十七岁的开国功臣李善长都难逃一死。 僧录司管着全国寺庙,保不齐哪个和尚跟反贼暗通款曲,老朱借着作诗由头除掉释来复,既堵了天下人的嘴,又清理了佛门势力,这手算盘打得啪啪响。 这和尚的出身也是个谜团,有人说他俗家姓明,有人说是姓黄,清朝人写的书里又说是姓王。 查查明初官修的《清教录》,里头白纸黑字记着这和尚自己招供姓王,要真在元朝当过大学士,史书上咋会查无此人?十有八九是那些酸文人编出来埋汰老朱的。 当年释来复掌管僧录司时,江南寺庙的和尚见了他都得打哆嗦,谁家庙里多收了三斗米,少念了半页经,他动动嘴皮子就能让人吃牢饭。 天界寺的库房钥匙挂在他裤腰带上,香油钱流水似的过手,要说没捞着好处鬼都不信,这么个有权有势的和尚,搁在胡惟庸案里可不就是个现成的替死鬼。 宫里那顿要命的酒席上,老朱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和尚,心里明镜似的,留个在佛门说得上话的实权派,保不齐哪天就成祸害。 借着"殊"字由头除了他,既显得皇帝明察秋毫,又给清理佛门势力找了个好借口,可怜释来复临死前还念叨着"自惭无德诵陶唐",到死都没明白这诗里的弯弯绕。 这事儿过去百十年,文人墨客还在茶馆里嚼舌根,有人说老朱当过和尚听不得"殊"字,有人说释来复跟反贼勾搭该死。 要往深处琢磨,这就是帝王心术——用得着你时奉为上宾,觉着碍事了随便找个茬儿收拾,佛门清净地?在皇权跟前,念经的和尚也不过是棋盘上的卒子。 信息来源: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洪武年间宗教管理制度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详述释来复案始末
1937年,西藏九世班禅圆寂,高僧们长途跋涉,找到5岁的贡布慈丹作为转世继承人,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