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毛主席通过秘书的一个点烟动作,觉察到了不对劲,于是立刻将此人调离,人

文史记叙录 2025-05-15 11:45:51

1938年,毛主席通过秘书的一个点烟动作,觉察到了不对劲,于是立刻将此人调离,人们不禁感到疑惑,这究竟是为何?

这一幕的场景发生在中共中央的抗日根据--延安,当时的毛主席正苦恼于如何处理眼下紧张复杂的政治形势。众所周知,毛主席很喜欢抽烟,尤其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特别喜欢通过抽烟来缓解大脑压力。

那一天,毛主席依旧如常从口袋中掏出了香烟盒子,打开后却发现盒子空空如也。正当他苦闷之时,在一旁的秘书给他递来了一根香烟,并帮他点上了。其实这倒没有什么,毕竟一位秘书做这些事情也合情合理。

但为什么毛主席后来会将其调走呢?这主要还是那位秘书点烟之后的一个小举动,不小心暴露了自己间谍的身份,这一举动,被毛主席敏锐捕捉到了。

那位秘书叫沈之岳,是国民党军统局的领导戴笠精心栽培的国民党特务之王,是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

沈之岳家境优渥,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他学习能力特别强,在这一方面特别有天赋。多年后,沈之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就读。

恰逢当时中国局势动荡,沈之岳受同学影响,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向往,开始积极参加上海各地的工人运动。不幸的是,在一次罢工游行之中,作为领头人的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在监狱之中,沈之岳展现出了过人的沉稳和干练,面对国民党的逼问,从来不露怯。这些事,让戴笠得知了,他觉得沈之岳这个人能堪重用。

于是,戴笠便开始拉拢他加入国民党。当时的沈之岳,对于共产主义并没有过深的理解和感触,他只看眼前利益,最终在戴笠的诱惑下,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沈之岳在戴笠的培养下,成为了国民党之中,能力最为突出的特务员。1937年,在国民党军统局的安排之下,戴笠为沈之岳重新塑造了一个身份,躲过了共产党的层层调查,成功打进了中共中央的根据地—延安。

当时,沈之岳接到的任务是潜入延安,收集共产党的机密情报,同时伺机暗杀共产党高层领导毛主席、周恩来等人。

沈之岳在潜入延安后,没过多久,便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担任了毛主席的秘书一职。但那一年时间里,由于延安方面加强了对毛主席等核心领导人的保卫工作,沈之岳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暗杀行动。

相反,他在延安待的时间越久,就越是容易露出马脚,暴露自己的间谍身份。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当时他在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之后,又给自己点了一根,并装模作样地抽了起来。

毛主席抽烟多年,他一看秘书抽烟的动作就知道这人平常并没有抽过烟,而且他递过来的香烟又恰好是自己最爱抽的牌子,这有点说不过去。

即便是秘书时常跟着自己,偶然知道自己喜欢抽什么烟,但他这时刻把烟放口袋里边,还强制让自己抽烟的行为,也难免让人心生疑虑。

在回去之后,他又命人把秘书的资料都拿过来仔细翻阅了一次,发现这位秘书的背景做得滴水不漏,毫无破绽可言,这也进一步加重了毛主席对他的疑心。

光凭借这些,毛主席也不会轻易下论断,他随即找来了当时将秘书招致麾下的所有相关人员,重新对秘书一路进来的过程进行了回想,发现秘书这个人与普通战士很不一样,像是接受过很严格的军事培训,为人处事都十分圆滑,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事出反常,此时的毛主席深刻意识到这个秘书很有可能是国民党安插进来的特务,身上带有极为重要的任务,会威胁到抗日根据地的安全。

可由于没有真凭实据,没有办法直接将他缉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为了不给抗日根据地的各级领导人造成安全危害,也为了防止中央情报被国民党窃取,毛主席当即决定将这个人调离中央指挥中心。

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沈之岳一直都没能觅得良机进行暗杀行动,也再也没有机会获取到共产党内部的机密情报。此时,他自己也意识到,再待下去,很可能就会彻底暴露自己的身份,最终性命不保。

想到这些,他只能放弃了暗杀任务,及时逃离了延安。在1941年,回到了国民党那边。至此,国民党谋划了多年的暗杀行动也最终宣告失败。

当年,正是由于毛主席的敏锐的观察力,才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暗杀计划,中国革命才得以保留希望之火,中国抗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国才能有今天的发展和繁荣。

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当时中国发展的领头人,正是有他们的领导,中国才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时刻都要铭记和缅怀的人,这样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