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科考船遭货轮暴力撞击,最终不幸沉入大海,船内的107名科考人员用尽全力呼救,但不远处的肇事者却无动于衷,这一起事故中三名中国科考队员失去了生命。可直至如今,肇事方仍旧未提出任何赔偿。 1993年,东海的夜色下,中国科考船“向阳红16号”正平静航行,107名科考人员带着国家使命探索海洋奥秘。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悄然逼近。一艘塞浦路斯货轮“银角号”狠狠撞了上来,船身撕裂,三名科考队员丧命,绝望的呼救声在海面回荡,可肇事者却冷眼旁观,毫无救援之意。更让人寒心的是,至今三十年过去了,肇事方一分钱赔偿都没掏。 “向阳红16号”是中国国家海洋局的一艘科考船,1993年那次任务是去东海勘探海底资源。当时正值中国海洋事业起步阶段,国家对海洋矿藏、地理数据的需求特别迫切。这艘船不是普通的货轮,而是装满了精密仪器,船上的107人里,有船员也有科学家,大家分工明确,目标是带回有价值的数据。船长金明奇是个山东人,18岁就跟船出海,干了二十多年航海,经验老道,总能在恶劣天气里稳住船。科考领队张志挺则是上海人,搞海洋地质出身,书本知识扎实,出海经验也不少。这两人搭档,一个管航行,一个管科研,队伍里气氛挺积极。 那时候的东海航线不算特别繁忙,但也不是完全没风险。雷达技术在90年代不算太先进,夜里值班全靠人眼盯着瞭望,再加上薄雾天气,能见度低是常事。出发前,船上一切检查都按流程走,救生设备、航行计划都没啥问题。5月2日凌晨,船在正常航道上跑着,谁也没料到会出大事。 事故发生在5月2日凌晨5点多,塞浦路斯籍货轮“银角号”突然撞上了“向阳红16号”,位置是船的中后部,力道特别大,直接把科考船撞出了大窟窿。船体很快就倾斜,海水灌进来,速度快得吓人。雷达记录显示,当时“向阳红16号”没发现异常,可能是雾太大,也可能是值班人员没及时看到“银角号”。货轮那边后来辩解说自己是正常航行,但这么大的船撞上来,事先没任何信号,很难让人信服。 船上107人瞬间乱了套。金明奇赶紧组织人检查损伤,张志挺带着科考队员往救生艇跑。船沉得太快,很多设备都没来得及抢救,最后只放下了两艘救生艇。103人挤上去,三个人没逃出来——于海洋、孟今伟,还有个医生,他们的舱室被撞得最严重,估计当时就没机会跑。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向阳红16号”就沉了,留下一片漂浮的碎片。 撞完之后,“银角号”没停下来救人,船上的灯亮着,能看到它的轮廓,但就是一动不动。救生艇上的人拼命喊,用信号枪打红光,可货轮一点反应都没有。后来幸存者回忆,说看着“银角号”慢慢开远,心里特别绝望。那时候海上救援有个不成文规矩,附近船只听到求救都得帮忙,但“银角号”完全没理会。后来它停在韩国济州岛附近,中国救援船“德意轮”赶到时,对方船长还推说自己载的是危险品,不能随便让人上船,态度特别硬。 “银角号”是塞浦路斯注册的货轮,船东不是个人,而是个公司,具体谁负责不清楚。这种外国船在国际水域出事,管起来特别麻烦。事后查下来,它在撞击前后的航行记录漏洞百出,但硬说自己没责任。中国这边气得不行,可国际海事纠纷扯皮太多,证据又不够硬,最后不了了之。 中国接到消息后,上海救捞局立刻派了“德意轮”出海救援。5月4日,103名幸存者终于被接回,很多人冻得发抖,身上裹着毯子,精神状态很差。三名遇难者的遗体没找到,估计被困在沉船里了。打捞工作做了几天,只捞上来些破损的仪器和一顶安全帽,沉船位置水太深,技术条件也不够,只能放弃。 这次事故损失不小。“向阳红16号”本身价值不菲,船上的科考设备更贵,好多数据还没来得及备份,全没了。国家海洋局的任务直接中断,后面几年都得重新规划。三名队员的牺牲是最沉重的,他们家里人到现在都没个交代。更别提107人经历的那种生死一线的恐惧,好多人回来后都不敢再出海了。 事故后,中国找“银角号”索赔,摆出证据要求赔偿船只、设备和人员损失。谈判拖了好几个月,桌上文件堆得老高,可一点进展都没有。货轮那边死咬着说“向阳红16号”也有责任,比如雷达没开、瞭望没到位。中国这边承认值班安排确实有漏洞,但撞船的主责明显在“银角号”,它不减速、不避让、不救援,怎么都说不过去。 问题是,国际海事法律复杂,管辖权不好定。“银角号”是外国船,塞浦路斯那边态度暧昧,根本不配合。中国想走法律程序,但跨国诉讼成本高、时间长,最后实在耗不起,只能搁置。三十年过去了,赔偿的事还是没影,家属们提起这事都直摇头,说“公道没处找”。 这事之后,国家海洋局反思了不少。夜间航行值班要求更严了,雷达必须24小时开着,瞭望员不能偷懒。后来还加了紧急预案,救生设备检查也更细。海上安全这东西,不能光靠经验,得有硬规矩撑着。
1993年,中国科考船遭货轮暴力撞击,最终不幸沉入大海,船内的107名科考人员用
运赛过去
2025-05-13 21:03:09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