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个人才!”2011年,黑龙江一男子竟然拿白酒给猪当水喝,亲戚朋友笑掉了大牙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13 20:41:29

“真是个人才!”2011年,黑龙江一男子竟然拿白酒给猪当水喝,亲戚朋友笑掉了大牙,经销商更是一口回绝,可谁能想到,仅仅2年后,他竟靠这群“醉猪”狂赚3000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黑龙江宝清县,有一家酒厂曾因酿酒副产物的酒糟而苦恼不已,酒厂老板傅国文多年从事白酒酿造,生意红火,尤其是那款77度的高度酒曾盛极一时,但在这份辉煌的背后,却藏着一个沉重的包袱——酒糟的处理问题,这些由米、麦、高粱等粮食残渣发酵后产生的废料虽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却因无法直接食用而沦为“难题”,每年上万吨的酒糟堆积如山,既有污染风险,也带来不小的处置成本。   起初,傅国文尝试将它们送去堆肥或作为饲料卖给周边农户,但收效甚微,直到他无意中得知,农村一些地方会将酒糟拿去喂牛羊,甚至也曾用于喂猪,这一信息令他眼前一亮:若能将酒糟作为猪饲料,不仅能处理掉大量废料,也许还能开辟一条新的产业路径。   说干就干,傅国文并未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大白猪,而是瞄准了东北本地的黑毛猪,这种猪虽然生长周期长、瘦肉率低,但肉质细腻,口感上乘,尤其适合散养,极具地域特色,在他看来,如果能通过独特的养殖方式提升黑猪肉的市场价值,或许可以借此打造一个差异化品牌。   他在酒厂附近承包了2000亩林地,建设起一个黑猪养殖场,林地地势高燥、空气清新、水源洁净,是天然的养殖宝地,他采用散养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早晨集中喂食,白天让黑猪在林中自由活动,黑猪们吃的是酒糟混合饲料,喝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林间清风,看似简单,实则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也提升了猪只的体质和肉质。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却来得尤为骨感,由于缺乏养猪经验,傅国文很快遭遇了难题,猪仔出生后因母猪奶水不足而成活率低,弱小的猪崽抢不到奶,往往还没断奶就夭折,刚刚起步的养殖场接连损失惨重,傅国文一度陷入焦虑,眼看着酒糟源源不断地从酒厂送来,而猪圈里却频频出现伤亡,他开始反思是否真的选错了方向。   在一次巡视酒厂的过程中,他留意到酿酒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名为“尾水”的副产物,这种液体虽已不具备饮用价值,但仍含有微量酒精、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酵母菌群,他忽然想到,这尾水是否能像中药熬制的“催乳汤”那样,激发母猪的泌乳功能?   经过谨慎试验,他将尾水按比例掺入母猪的饮水中,结果出人意料,母猪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奶水分泌量稳步上升,小猪们也因此得到了充足的营养,存活率大幅提升,这一发现令他大喜过望,进一步印证了他的信念:废料并非无用之物,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   但黑猪的另一道难关仍横亘在前——市场不认可,尽管肉质上乘,但黑猪的外观不够“精致”,皮色黯淡,瘦肉少,加之屠宰加工更为复杂,屠宰场和代理商纷纷拒收,养得再好,卖不出去,依旧是亏损,傅国文并未气馁,而是另辟蹊径,他将目光重新投向自己的主业——酒。   他敏锐地察觉到,酒友圈的消费群体对“食味”有着天然的追求,于是他利用酒厂遍布全国的三十余家代理商网络,推出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品牌概念:“醉猪肉”,这一命名既强调了猪肉与酿酒的渊源,又传达了独特的风味和养殖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有“酒香”的猪肉在酒桌文化中恰好找到了突破口。   起初,代理商们对这一跨界产品半信半疑,但傅国文坚持先提供试吃,再讲品牌故事,猪肉的细腻口感和自然风味赢得了第一批消费者的认可,随着口碑逐渐发酵,“醉猪肉”迅速在酒类渠道中打开市场,甚至远销至江浙地区的高端餐饮市场,尽管物流成本上升,但由于饲料成本远低于常规养殖,他仍能保持合理利润空间。   不仅如此,他还对养殖周期进行了调整,将出栏时间控制在一年内,既保证了肉质,又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不使用催生剂、不喂高能饲料,确保“醉猪肉”的天然品质。   转机终于到来,2016年,傅国文的黑猪养殖场迎来了丰收的一年,出栏黑猪超过一万头,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从最初为酒糟头疼的酒厂老板,到如今跨界成功的“猪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商业真理:资源本无贵贱,关键在于如何配置与激活。   这场看似“荒诞”的尝试,在解决酿酒废料处置难题的同时,也让一种渐被市场遗忘的本地猪种重新焕发出生机,傅国文没有发明新产品,也没有颠覆产业链,他只是将看似无用的副产物重新排列组合,赋予了它们新的价值。   信息来源:央视网在2017年09月05日《致富经:大叔爱喝酒 养猪也靠酒 》的报道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