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

墟史往事 2025-05-13 14:14:19

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致地打开烟盒。谁知里面有张纸,看了内容后,粟裕冷汗直冒,立马下令:“全军集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纸条上究竟写着什么内容呢?

这一切跟我党地下情报员施亚夫有关,而施亚夫的革命生涯堪称传奇。

1915年,施亚夫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当时的社会动荡,13岁的施亚夫早早参加工作,那时工人运动时有发生,所以他很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施亚夫的革命起步之路颇为波折,1931年,施亚夫从事兵运工作,因为叛徒的出卖被抓进监狱,不过很快被放了出来。

随着他的革命经验越来越丰富,18岁的周亚夫已经是南通中心县常委和县委组织部长,领导工农学生发起罢工罢课活动。

1934年,周亚夫再次被捕,被国民政府因反革命罪名判刑15年,关押在南京毛虎桥监狱。

三年之后,1937年秋天,南京大屠杀前夕,日本飞机空袭南京,牢房在轰炸中被点燃引发大火,施亚夫有幸逃了出来。

侥幸逃脱的施亚夫为了躲避敌特分子的纠缠他改头换面,积极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派他担任南通宪兵队和特务队队长。

而这支队伍在施亚夫的领导下不断壮大,更名为绥靖军第七师,施亚夫任师长,从而引得汪精卫的注意,当时的党组织正准备派人打进汪伪政权内部,施亚夫成为首选。

当时汪伪政权刚刚建立,汪精卫急需靠得住的人为他所用,但人们都骂他是大汉奸,很少有人主动投奔。

恰好施亚夫得到了汪精卫的注意,于是便派人前往与施亚夫会面,商讨收编的问题。

这正中施亚夫下怀,不过他可不能轻易地接受收编,那样的话便不会受到重视,也就没法获取关键情报。

汪精卫派来的人名叫严济南,此人是个贪财又胆小的人,施亚夫故意表现得很恭敬,得到严济南的信任。

但施亚夫明白,想真正在汪伪政权站稳脚跟必须有一定实力,当时他自称绥靖军第七师师长,实际上他的部队只有几百人,根本达不到一个师的级别。

而严济南偏偏要视察他的部队,“恰好”新四军打了过来,并听到枪声,严济南心里害怕,再也不敢提视察军队的事情,最后只看了看施亚夫提供的1.5万人军队的花名册。

这一切都是施亚夫设的局,严济南根本不知道,再加一些金钱的贿赂,回去在汪精卫耳边没少说施亚夫的事,把那几百人的队伍说得神乎其神。

果然,只用了一周时间,施亚夫便接到南京来的电话,让他火速赶往南京,汪精卫也算大方,直接将施亚夫提拔为伪七师中将师长。

初入汪伪政府,施亚夫的才华令汪精卫钦佩,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样一来施亚夫可以更方便地接触高级机密情报。

当时施亚夫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新四军源源不断地提供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正是在他的配合下,新四军减少了不少伤亡。

1942年11月,侵华日军总司令火田俊六和汪精卫决定在苏中、苏北一带大规模“清乡”活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情报,必须迅速报含给粟裕司令员。

如何传递情报施亚夫想了很久,那天晚上汪精卫和日本人商量完毕后,施亚夫立刻返回师部,将情报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装在一包烟里面,送到了秘密情报站。

而这包烟也很快到了粟裕手里面,他略有疑惑,打开那张纸条:计划有变,敌人获取我方情报,速速撤离!

短短几个字,粟裕司令万分重视,他立刻下令结合队伍,改变行程路线,为防止敌人用测向器跟踪,命令所有电台暂停发报。利用香烟传递情报,机敏的粟裕司令似乎也意识到队伍中有内奸。

正如施亚夫和粟裕司令想的一样,队伍的确有内奸,因为新四军的计划路线出现在了日本人的办公桌上。

一次惊险的情报对决,施亚夫机智地化解了风险,而那名内奸也在半个月后,在苏中军区保卫部门几经周折将其查获并秘密处理。

随后的日子里,施亚夫继续利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向新四军提供重要情报,一直到抗战胜利。

0 阅读:141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