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中企“背刺”中国?中美博弈关键时刻,中企却在高关税下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甚至还有至少100家中企也想“投奔美国”,什么概念?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总数!他们究竟安的什么心?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不,有一批嗅觉敏锐的中国企业突然开始往美国搬家了,4月27日,香港媒体爆出一个令人意外的数据:短短4个月内,超过100家中企在打探去美国开厂的路子,这数量都快赶上2024年全年的总和了。 消息一出,立马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投敌”,有人喊“打工人心太急”,更有网友感慨:这是准备去美国当卧底? 但仔细一查才发现,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 原来这波“出走”的企业,大多都是被高关税逼得没办法了,想想也是,你做生意95%的订单都来自美国,突然被加征245%的关税,这不是要命吗? 就拿深圳一家电子元件厂来说,他们已经在内华达州开了新厂,专门生产那些用工少、技术含量高的传感器模块,看似是向美国低头,实际上是为了活命。 有意思的是,浙江一家圣诞装饰品厂搬到佐治亚州后,居然还意外打开了高端市场,他们用当地松木替代了中国杉木,一下子闯出了新天地,这操作属实让人没想到。 而山东的一家石化企业更是玩出了新花样,跑到得克萨斯州建厂,不仅躲开了贸易壁垒,还就近薅上了美国的页岩气资源,这波操作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了。 但去美国开厂真的就是天堂路?别想得太美,美国的工人工资是中国的5、6倍,动不动就罢工;环保标准比咱们严格十倍不止;产业配套更是个大问题,很多零件还得从中国运过去。 最“高明”的是那些“脚踏两条船”的企业,他们把研发中心和核心生产留在国内,只把最后组装环节搬到美国,白天美国工厂接订单,晚上国内工厂搞跨境电商,卖给美国消费者,这套组合拳打得是相当漂亮。 而说起这事儿就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去美国建厂的故事,不过这次中国企业玩得更高明,没有全盘押注美国,而是打了个“太极拳”——看似退让,实则借力打力。 有意思的是,一位浙江老板用阿拉巴马州的工厂拿下了美军订单,这下可把人都整迷糊了,这订单到底算谁的业绩?连美国政客都没想到,他们费尽心思想赶走中国企业,结果反而催生出一批“中美混血”的竞争对手。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企业的选择也是被逼出来的智慧,就像有位企业家说的,不是去美国‘献媚’,是去美国‘验证’我们的实力。 而最有趣的是那些玩转供应链的企业,把中国的技术和美国的品牌结合起来,搞出了个“中国芯、美国皮”的新玩法,网友也调侃,川普要是知道了,怕是要气得直跳脚。 当然,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美国的工会就像个“刺头”,动不动就要罢工;法律法规比咱们复杂十倍,稍不注意就会踩坑;还有社区关系、政府关系,都得重新经营,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学费。 但这些企业也不是傻子,大多数都保留了国内的研发基地和核心产能,他们觉得,这个时候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才能在风暴中站稳脚跟。 有网友评论说,这哪是什么‘叛逃’,分明是打了场漂亮的商业游击战,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就该像水一样,哪里有缝就往哪里钻。 其实回头看这事儿,与其说是企业“倒戈”,不如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就像下围棋,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商业的智慧,往往比政治的对抗更有效,最后说句实在话,只要产业链够强,成本优势够硬,这些企业迟早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毕竟在商言商,企业家的算盘可比政客的算盘精多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信息来源:俄罗斯通讯社)
又有中企“背刺”中国?中美博弈关键时刻,中企却在高关税下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
奇希谈趣
2025-04-29 11:57:55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