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金融数据今天发布,其中多项数据可能会颠覆您的认知。真实的状况藏在数据里

岚岚看商业 2024-07-18 18:09:40

6 月份的金融数据今天发布,其中多项数据可能会颠覆您的认知。真实的状况藏在数据里,眼下经济情况到底如何,未来会如何演变,我给大家挑重点解读一下。内容可能比较敏感,建议大家先点赞收藏,以防失联。 第一,我们先来看看货币 M1、M2 的供应情况。6 月,M1、M2 增速双双连续三个月下降,且创下新低。 M1 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反映的是现实的购买力,其特点是流动性强、活跃度高,最能反映当下经济的真实状况,所以,通常 M1 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6 月 M1 的余额是 66.06 万亿元,同比下降了 5%,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创下新高。意味着市场消费和投资继续坍塌,通缩的压力有增无减。 M2 是 M1 加上企业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再加上居民存款和其他存款,反映的是社会总资金的宽裕程度。6 月 M2 连续第三个月突破 300 万亿,总量是 305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6.2%,但相比 4 月份的 7.2%、5 月份的 7%,同样是连续第三个月增速回落。 M2 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这说明市场的资金总量居高不下,但资金都在“笼子”里空转沉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此现象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M1、M2 双双连续三个月走低,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以前从未发生过。这表明当下的经济,包括股市、债市、楼市统统疲软。居民、企业的消费意愿非常低,投资意愿也低,对未来的预期差,缺乏信心。 第二个方面,M1 和 M2 的剪刀差扩大到了 11.2%。6 月 M2 同比增长 6.2%,M1 同比下降 5%,剪刀差达到 11.2%,与上个月持平。连续六个月扩大,创下过去两年多来的新高。 这意味着企业和居民定向存款,既不消费也不投资,还意味着资金持续在银行体系内空转,没有有效流入实体经济,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 第三个方面,新增贷款的情况。6 月增加了 2.13 万亿元,较 5 月的 9500 亿大幅上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总量为 13.27 万亿,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之一。 这个数据表面看着挺不错,但细究一下就会发现,新增贷款当中的 82.89%的资金,也就是 11 万亿元左右,是企事业单位的贷款。这里边包括国企、央企、城投和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这和央行一位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资金都在这些企业当中空转的信息相匹配。 第四个方面,储蓄存款情况。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 11.46 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 9.27 万亿元。2020 年居民存款增了 11.3 万亿,2021 年 9.9 万亿,2022 年 17.8 万亿,2023 年 16.67 万亿。 这表明居民存款仍然在快速增长。从 2024 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大概率会超过去年全年。想把钱从银行里引出来的政策,成效甚微。 第五,其他一些数据。比如 6 月份的新增社融同比少增了 9000 多亿元,再创历史新低。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达到了 15.03%,房贷的占比首次超过 10%。房地产话题改天单独录一期,今天就不展开谈。 所以,总体而言,6 月份和上半年的金融数据显示,我们总体还是在延续下行的势头。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有券商提出了“杠铃策略”的投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杠铃策略”是由纽约大学学者纳桑·尼古拉斯·塔莱布提出来的,是指把资产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 另一部分是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目的是在保持投资组合的平衡和稳定性的同时,追求更高的收益。 其优点是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保持灵活性,但这一大前提是需要精准的研判。 #记录我的2024#

0 阅读:136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