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传来一声不悦的斥责:“你是嫌职位低了?”对话的两人,正是毛主席和抗美援朝总指挥彭老总。
原来,此时朝鲜战场的司令员已换成了陈赓大将,而彭老总已经像当初早于大部队秘密入朝一样,又秘密回国了。
原因无他,彭老总病了,他头上长了一个明显的肿块,并越来越大,经常头疼。
医护人员担心,他是受到了美国细菌战影响,战场上条件有限,不能确诊治疗。
彭老总又一刻也不肯放下指挥重任,时时心系战场,身边工作人员无奈,只好向中央报告。
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后,立刻下令让彭老总回国治疗,并派陈赓暗中接替他指挥。
彭德怀听说是陈赓来,才放心地接受安排,秘密回国治病。
所幸病情并不凶险,接受手术后,彭总恢复了健康。
但当彭德怀想再次投身朝鲜战场时,却没有获得批准。
原来,中央决定由他出任军委副主席,并主持军委工作。
因为此时周总理已经身兼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并主持军委工作多时,还要负责朝鲜战场的总后勤保障,分身乏术,亟需有人来分担。
而彭老总在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就担任过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说起来,那时候周总理还是从他手中,接过的军委担子。
所以,选他来重新主持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但此时的彭德怀却有了更心仪的岗位,既然朝鲜战场形势已经大好,又有陈赓坐镇,他便想起了自己的初心。
他始终以“一个勇敢农民”要求自己,时刻不忘参加革命的目的,是让广大的农民兄弟以后都有饭吃、有好日子过。
如果不是突然爆发了朝鲜战争,他或许此刻已经在西北挥起了锄头。
同时,彭德怀始终谦逊的性格,使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有多大能力。
在他眼中,不只把自己看小、把人民看大,还认为身边的战友同僚比自己更出色。
陈赓、徐向前等人,出身黄埔军校,有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朱德、刘伯承等人不论是军事知识还是资历,也都比自己深。
抗战时期自己可以临危受命,但现在新中国形势蒸蒸日上,相对和平稳定的形势和人才济济的局面,实在有更适合的人,来担任如此重要的岗位。
因此,他毅然拒绝军委任命,甚至直接找到毛主席,提出自己想去农业部任职。
这才有了上面毛主席不悦的斥责。
在毛主席看来,人事任命是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彭德怀公然违抗,决策的严肃性何在?军人的纪律和服从何在?
彭德怀听到主席的斥责,也知道自己莽撞了,解释自己想去农业部的原因。
而深知彭老总直性子的周总理,怕他不会讲话,也赶了过来。
周总理赶紧圆场,说彭老总早就跟自己说过这些想法,又对彭德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当前工作局面和国际形势,才使这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中央的任命,自然是综合考虑了工作需要、人员能力和国内外环境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此时的新中国,已然牢牢占据世界焦点,备受瞩目。
彭老总更是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如果忽然调任农业部,难免引起世界猜测,更有可能被敌人借题发挥,打击新中国的军心和民心。
明白了这一层的彭德怀,终于放弃了最为钟爱的农业部门,接受任命,继续在军事领域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虽然不能直接带领广大农民开垦拓荒,但他以更加有力的方式,为新中国巩固了稳定发展的大好形势,从梦想中的领路人,变为坚实可靠的守护者,依旧是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事实上,彭老总直到晚年,依旧没有放下对农业的热爱。
他直言“解决5亿农民吃饭是个大事,我喜欢农业”。
正如抗日将领续范亭诗中所言:“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
彭老总的质朴本色,从未改变。
参考资料: 《彭德怀全传》 人民网《把自己看小 把人民看大》
上海滩
彭总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为国为民是最伟大的[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91xxx94
彭总:中华民族的脊梁骨!
- 风继续吹,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