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天,全世界的核武器突然消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需要联手面对其余187个国家的联合进攻。
这场看似悬殊的对抗,结果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即使抛开核威慑,五常依然拥有足以掌控局面的压倒性优势。这并非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硬实力与体系化战争能力的残酷对比之上。

现代战争的本质是体系对抗,而五常在这方面几乎垄断了全球顶级军事资源。首先看常规军力。美军拥有11艘现役航母,占全球总数近一半;中俄两国的主战坦克数量超过2万辆,远超其他国家总和;
英法则拥有全球领先的潜艇技术与五代机编队。相比之下,多数非五常国家仍以二代、三代战机为主力,海军力量更是断档明显——全球第6到第20名的海军总吨位相加,也不及美国一家。

更关键的是“战场单向透明”。五常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军用卫星资源,配以全天候侦察机、无人机网络和电子战系统。这意味着对手的部队调动在战时几乎无处遁形,而五常却可以凭借信息差实现“发现即摧毁”。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百万大军在美国的信息化打击下迅速崩溃,正是这种非对称战争的经典案例。
战争不仅是枪炮对决,更是经济与工业的终极比拼。五常的GDP总量占全球60%以上,军工产能更是恐怖:美国一家便占据全球军火贸易的40%,中俄的导弹、战机生产线可在战时全速运转。

反观非五常阵营,尽管总人口占优,但工业体系支离破碎——能独立生产三代坦克的国家不足10个,具备航空发动机研发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
现代武器消耗速度极快。一场高强度冲突中,某些国家库存的精确制导弹药可能仅能维持两周。而没有自主军工体系的国家,一旦外部供应链断裂,手中的先进装备将迅速沦为“一次性武器”。
有人会说:“187个国家耗也能耗死五常!”但现实是,多国联盟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

地理上,五常控制着全球绝大多数战略要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均在其影响范围内。能源上,俄罗斯、美国是油气出口大国,中国握有稀土命脉,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却面临能源断供风险。
更现实的是利益分化。187国中既有日本、德国等科技强国,也有缺乏现代军队的欠发达国家。这种松散联盟在面临压力时,极易因领土争端、历史矛盾或经济需求而瓦解——毕竟没有任何国家愿为一场必败的战争流干最后一滴血。

当五常的卫星导航、隐身战机、数字士兵面对尚未实现机械化的军队时,这场对抗更像是一场“降维打击”。核武器只是五常实力的冰山一角,其真正的底气,源于贯穿政治、经济、科技的全方位霸权体系。
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五常或许会失去“一键毁灭”的终极威慑,但依靠常规军力、科技代差与全球战略布局,依然能牢牢掌控地球的秩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