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发动机要负责!
法国的航电要负责!
英国的弹射座椅要负责!
以色列的雷达要负责!
阿联酋的航空汽油要负责!
俄罗斯的轮胎负责!
还有他们有个专家说迪拜的天气要负责,说上下午温度空气密度不同,因为只欺负印度战机,其他飞机没事。
这串“国际甩锅名单”刚在群里刷到,我差点把嘴里的豆浆喷出来。
这不就是去年印度斯坦航空(HAL)那架“万国造”LCA光辉掉链子后,网友连夜写的段子嘛?结果一年过去,居然又被人翻出来当“新闻”转发,还越传越真。
我顺手去外网扒了一圈,发现印度军迷自己都在吐槽:“摔飞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完找不到同一只替罪羊。”有人把2025年前十个月的坠机清单贴出来:米格-21两架、幻影-2000一架、苏-30MKI一架、北极星直升机三架……机型五花八门,可通报里永远是一句“技术故障”,再往下追问,发动机、航电、座椅、轮胎就排队出来背锅。
最有节目效果的是今年7月古吉拉特邦那架波音787-8,印美两边吵了整整一个月:印方说发动机突然断油,美方说飞行员手抖关错阀,黑匣子录音里俩飞行员当场互怼“你切的油!”“我没有!”。
底下高赞评论一句:“要是迪拜天气真能背锅,那印度空军干脆给温度计发勋章算了。” 玩笑归玩笑,把飞机摔成“习惯”真不能怪万国牌零件。
全球能独立搓出一台合格涡扇的国家不超过五个,印度不在其列。LCA项目1983年立项,拖到2015年才服役,发动机先用美国GE-404,后来想换国产“卡佛里”,卡佛里自己先“卡”了,只能回头继续买。
航电请法国达索,雷达请以色列埃尔塔,弹射座椅请英国马丁·贝克——单看每一项都是尖子生,拼在一起却像让梅西、詹姆斯、小德临时组个队,语言不通还抢球权。
更尴尬的是,HAL的工人能把苏-30大修后飞四百小时就摔,俄方原厂气得直跺脚:我们原厂机体寿命两千小时起步!
有人算了笔账:过去十年印度摔掉近百架战机,够买三个法国阵风中队。印度军迷自嘲:“每摔一架,就为‘印度制造’省下一架铝材。”这话听着心酸,却道破核心——工业体系如果只剩“拼装”,没有严苛的质量闭环,再贵的零件也只是高级乐高。

一句话:想不背锅,就得先把自己的锅造结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