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对中资下黑手!外籍高管齐背叛?安世半导体遭“抄家式”冻结

一纸来自1952年的“古董法”,首次动用便冻结中资企业全球资产!这不仅是商业事件,更是一场风向标式的政治抉择。各位在荷兰

一纸来自1952年的“古董法”,首次动用便冻结中资企业全球资产!这不仅是商业事件,更是一场风向标式的政治抉择。

各位在荷兰打拼的华人朋友,最近如果关注新闻,一定会被一条消息刷屏:中国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正遭遇一场来自荷兰政府和公司内部高管的“内外夹击”,资产被冻结,控制权岌岌可危。

这不仅仅是闻泰一家公司的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在荷中资企业当前面临的复杂环境。今天,我们就结合中荷两地的报道,深扒这场风波,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莫须有”的禁令?荷兰政府祭出“古董法”,全球业务被“锁死”

根据闻泰科技的公告和第一财经的独家报道,就在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了一道“部长令”。

这道命令有多严苛?它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在整整一年内,不得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进行任何调整!

【荷兰官方说辞】

根据荷兰本地媒体报道,荷兰政府此次干预是出于担忧“关键技术和能力从荷兰及欧洲流失”。荷兰内阁表示,他们收到了“关于该公司存在严重管理缺陷和行为的紧急信号”,并认为存在“知识泄漏的威胁”,可能对荷兰及欧洲的经济安全构成风险。

但闻泰方面认为,此举“范围之广、限制之严,已远超常规风险管控,是对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实施了严重不合理的外部接管。” 用我们熟悉的话说,这近乎于“莫须有”的罪名。

二、“窝里反”的剧情?外籍高管联手,法院迅速“夺权”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荷兰政府出手的第二天,安世半导体的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三位外籍高管,就联手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了紧急请求,要求对公司启动调查并采取临时措施。

法院的裁决迅速而惊人,与荷兰媒体的报道相互印证:

暂停了闻泰科技委派的CEO张学政的一切职务。(荷媒报道:中国籍CEO已被免职)

指派了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人士担任非执行董事。

将安世半导体的几乎所有股份进行“托管”。

更惊人的内幕是,据第一财经独家获悉,这些高管提出的要求,竟包括迫使闻泰科技转让安世半导体的股份,甚至是控股权!

一边是政府的强力冻结,一边是内部高管的“逼宫夺权”,安世半导体这家本应是中国资本在全球半导体布局中的重要棋子,瞬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绝境。

三、风暴眼:美国阴影下的荷兰抉择,与中方民意的沸腾

这场风波并非孤立事件。我们把时间线拉长看:

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规,对被列入清单企业的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制裁。

9月30日及10月1日,荷兰政府和高管接连行动。

时间点上如此紧密的衔接,很难不让人联想。中国商务部已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指出美方做法“性质极其恶劣”。如今看来,荷兰正紧随美国的步伐,将地缘政治的黑手伸向了商业领域。

【荷兰媒体的另一面观察】

荷媒特别关注了中国国内的舆论反应。据报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对荷兰政府的行动充满了“愤慨”,被视为“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有微博用户呼吁:“荷兰在中国有什么资产?我们应该对等反制!” 其他更民族主义的言论则提到是时候进行“威慑”或采取“战狼外交”了。这表明,此事已在中国国内激起强烈民愤,可能影响两国商业氛围。

四、【深度分析】为何此事细思极恐?给在荷华人与中资的终极警示

安世半导体的案例,无疑为所有在荷兰的华人企业家和投资者敲响了最高级别的警钟。

“古董法”的动用,预示游戏规则已变:荷兰政府此次动用了1952年颁布的《商品可用性法》,并且是该法律首次被启用。官方声称“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会使用”。这意味着,对付中资,荷兰已经动用了“压箱底”的法律工具,政治决心非同小可。任何在荷中资,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经济安全”已成万能借口:无论是荷兰的“供应链安全”,还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安全”正在成为超越一切商业规则的最高准则。在荷经营必须将地缘政治风险提升至核心考量层面。

公司治理是生命线:在跨国经营中,如何确保核心管理团队与股东利益一致,防止在关键时刻被内部人“捅刀”,是生死攸关的课题。安世的案例展示了一套完整的“里应外合”夺权剧本。

对等反制恐将伤及无辜:如荷媒所料,中国政府很可能采取反制措施。中荷双边经贸关系的“压舱石”正在松动,所有依赖中荷贸易的行业和个人都可能被波及。

这则新闻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本文由中荷商报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