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限期整改!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海南航空、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

限期整改!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海南航空、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四川航空等航司被约谈 江苏省消保委一纸约谈通知,终于让被 “锁座” 折腾得够呛的消费者喘了口气 —— 东方航空、南方航空这些咱们常坐的主流航司,全因把经济舱好座位锁起来逼花钱解锁被点名,还得在 15 个工作日内交整改报告,这波整改来得太及时了! 但凡经常坐飞机的人都懂那种憋屈:花几百块买了经济舱机票,兴冲冲去选座时才发现,前排、靠窗、靠过道这些稍微舒服点的位置全是灰色的 “已锁定”,剩下的不是夹在中间的 “三明治座”,就是机尾颠簸得厉害的角落。 更气人的是,点一下锁定的座位,立马弹出 “付费解锁” 或 “积分兑换” 的窗口,合着不是座位真有人选了,是航司故意把它变成了 “赚钱工具”。 别以为这只是个别航司的小动作,调查数据一出来简直触目惊心。10 家被约谈的航司里,没有一家能逃过 “锁座” 套路,购票时的锁座比例最低都快到 20%,最高的春秋航空某航线居然超过 62%,也就是说一多半座位都被提前锁了,平均下来近四成座位没法免费选。 深圳航空深圳到湛江的航班、海南航空的不少航线,锁座率都在 40% 以上,厦门航空客服嘴上说只锁 20%-30%,实际调查里锁座率都飙到 42.5% 了,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吗? 最可笑的是航司客服的解释,问为什么锁座,不是说 “保障飞行安全” 就是 “系统默认”,可你再追问 “为什么花钱就能解锁安全隐患”,他们就支支吾吾说不出道理。 有乘客试过,同样是经济舱全价票,普通旅客只能选机尾,而掏 50 块钱或者用 2000 里程兑换,前排靠窗座立马就能选,这哪是保障安全,分明是按钱划分座位等级。 航司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想靠 “拆卖服务” 多赚钱。这几年机票均价一直在降,2024 年经济舱平均票价才 762 元,比前一年降了 12.7%,航司靠机票赚的钱少了,就盯上了选座这种 “附加服务”。 全球航司的辅营收入占比都快到 15% 了,国内航司更把付费选座当成香饽饽,有的国际航线座位能卖到 800 块,国内航线虽然多要积分,但积分不够就得花钱买,本质上还是变相加价。 更过分的是,有些航司的销售人员绩效就和选座收入挂钩,难怪锁座越来越狠,这都是被 “业绩压力” 逼出来的乱象。 但航司忘了,消费者买的从来不是一张 “站票”,而是包含合理选座权的运输服务。花同样的钱买经济舱,凭什么有人能靠花钱选舒服的座,有人就得被迫接受最差的位置?这已经不是差异化服务,而是赤裸裸的歧视性分配。 更涉嫌违法的是,航司从来不在购票时说清楚哪些座位要花钱,选座时才揭晓,这侵犯了知情权;单方面把基础座位变成付费项,还在协议里写着 “航司可单方调座且不补偿”,这就是典型的霸王条款。 中消协早就说了,“先到先得” 的选座规则是行业惯例,航司凭什么用 “付费即得” 打破公平?有律师说得更直接,这种行为既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踩了价格法的红线,明摆着是变相加价。 之前就有乘客投诉,北京飞乌鲁木齐的航班,经济舱前 6 排全被锁了,想选个靠前的座得花 3100 积分,换算成钱又是一笔额外支出,这和 “坐地起价” 有什么区别? 现在消保委明确要求航司整改,不光要把过度锁定的座位放开,还得取消变相付费的套路,只保留特殊旅客预留、配载平衡这些必要的锁座。 这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 航司可以搞差异化服务,但不能把基本权益当商品卖;可以赚辅营收入,但不能靠侵犯消费者权利赚钱。 15 个工作日的整改期不算长,消费者等着看结果。要是航司还想蒙混过关,继续玩 “锁座套路”,消保委的后续监督措施可不会手软。 毕竟,航司的口碑不是靠锁座赚来的,把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当回事,才是真的能长久的生意经。这次约谈不是警告,是最后通牒,航司 “锁座收割” 的日子,该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