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家发现了吗?之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在抵制日货;现在中日关系又有冲突的时

大家发现了吗?之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在抵制日货;现在中日关系又有冲突的时候,却没有人 ​提抵制日货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时候国货已经崛起。记得那时候去日本的游客特别多,去抢马桶盖、电饭锅等日货,现在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要去日本买这些东西? 你敢信吗?当年东京银座的电器城,一半以上的顾客是中国游客,排着长队抢马桶盖,一台要卖3000多人民币,比国内贵两倍还抢着付钱!导游拿着大喇叭喊“库存不多”,大家跟不要钱似的往行李箱里塞,回来还跟朋友炫耀“日本的瓷釉不挂污”“加热功能更舒服”。现在再看电商平台,美的、九牧的智能马桶盖销量常年霸榜,功能比当年的日货还全——自动翻盖、脚感冲水、UV杀菌样样有,价格才1500块左右,售后还能上门安装,谁还愿意花冤枉钱去日本抢? 当年疯抢的日本电饭锅也是同理!松下、虎牌的电饭锅卖5000多,号称“柴火饭口感”,国内大爷大妈拖着行李箱去大阪电器行扫货,回来发现煮出来的饭跟家里2000块的苏泊尔没差多少。现在的国货早就不是“跟风模仿”了,苏泊尔的球釜电饭煲用了IH电磁加热技术,内胆是3mm厚的精铁,煮出来的米饭颗颗饱满,连日本主妇都偷偷代购;九阳更狠,直接推出低糖电饭煲,精准控糖还不影响口感,2024年上半年就卖了120万台,把日货的市场份额挤到了不足10%,这就是硬实力! 不是大家不爱国了,而是现在的爱国根本不用靠“抵制”来证明!当年抵制日货,多少是带着点“无奈”——那时候国货质量参差不齐,家电用两年就坏,手机卡得没法用,只能被迫选日货。现在不一样了,华为、小米的手机性能不输苹果、三星,2024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国货占比超80%;海尔的冰箱、洗衣机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比松下还高,连德国消费者都夸“中国制造耐用又智能”。当国货能满足甚至超越我们的需求,自然没人再想着“抵制”,这种从容才是真自信! 这里必须说三个专业知识点,不然你看不懂这背后的逻辑。第一个是“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研发投入连续10年增长,2024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8%,像美的一年研发投入就超100亿,才有了能跟日货掰手腕的技术;第二个是“消费理性化”,现在的消费者不再盲目迷信“进口=好”,而是看性价比、看功能、看售后,国货刚好踩中了这些需求点;第三个是“贸易互补性”,中日贸易早就不是“非此即彼”,日本需要中国的稀土、电子产品零部件,中国需要日本的高端材料,盲目抵制只会两败俱伤,理性共存才是双赢。 你当年有没有跟风抢过日货?现在家里的家电、数码产品是国货多还是进口多?其实仔细想想,过去的盲目抵制挺可笑的——抵制日货的人,可能手里拿着国产手机,里面的屏幕还是日本产的;骂着日货不好,转头又羡慕人家的技术。现在不一样了,国货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华为的5G芯片、大疆的无人机、宁德时代的电池,都是全球领先的硬科技,这种情况下,谁还需要靠“抵制”来刷存在感?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日本商家反而在讨好中国消费者!东京的药妆店贴满了中文标识,免税店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甚至专门引进了中国的国货品牌售卖。这背后就是实力的转换——当年我们求着买日货,现在日货需要中国市场,这种地位的反转,比一百次抵制都管用。那些还抱着“进口的就是好”的人,真该醒醒了,国货早就不是当年的“山寨货”,而是能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盲目抵制从来不是爱国,支持国货也不是强制捆绑,而是基于实力的理性选择。当年的抢日货,是因为国货不够强;现在的不抵制,是因为国货足够自信。当我们的制造业能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当我们的品牌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这种民族自信,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