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件事,绝对佩服美国,如此这么剧烈的胡乱折腾,美国竟然还没有完蛋,血条和底子太厚

这件事,绝对佩服美国,如此这么剧烈的胡乱折腾,美国竟然还没有完蛋,血条和底子太厚了。   截至11月7日,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美国政府停摆已整整38天,不仅刷新了他第一任期35天的停摆纪录,更成为美国自1976年确立现代预算程序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事件。   38天!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联邦政府陷入历史性停摆,每周经济损失高达100至300亿美元。   民生保障体系濒临承压,美国却依旧没有出现系统性崩塌,这般抗造能力,着实让人不得不感叹其深厚家底。   这场停摆的根源,早已超越单纯的预算分歧,演变为美国政治生态极化的集中爆发。   两党围绕临时拨款法案的核心争议聚焦于医保福利开支,民主党坚持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政府补贴。   以应对保险公司大幅上涨的2026年度保费,共和党则死死咬住削减政府支出不放,双方在谈判桌上互不退让,导致临时拨款法案历经14次闯关仍以失败告终。   更复杂的是,两党内部的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僵局,民主党左翼势力对医保补贴议题寸步不让,共和党内特朗普急于重启政府以避免影响选情。   党内高层却倾向继续强硬对抗,这种多层级的分歧让打破僵局的希望变得愈发渺茫。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将停摆归咎于民主党,指责激进左翼阻碍救济金发放。   民主党领袖则反过来批评共和党造成医保危机,400万美国人可能因此失去医疗保险,相互攻讦的政治话语让理性协商的空间被不断压缩。   停摆带来的冲击已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民生领域首当其冲。   支撑超4000万低收入民众生计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已于11月1日耗尽资金。   尽管特朗普政府宣布动用46.5亿美元应急资金,但部分州的系统变更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数百万家庭在节日季来临之际面临断粮风险。   随着气温下降,低收入家庭的取暖补贴也面临延迟发放,双重压力让基层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   联邦政府约140万雇员被迫无薪工作或休假。   小企业同样遭遇困境,政府停摆导致4800家小企业共计25亿美元的贷款被冻结,这些本应用于日常运营和扩张的资金无法到位,不少企业面临裁员或停工的风险。   经济层面的损失正在持续扩大,且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破坏性。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此次停摆可能导致今年四季度实际GDP年增长率下降1至2个百分点,高盛更是将四季度GDP增速下调至仅1%。   与2018年那次35天的部分停摆不同,此次停摆导致100%的联邦拨款无法执行,影响范围覆盖所有政府部门。   每周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其中70亿至140亿美元的损失将无法通过后续恢复得到弥补。   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联邦雇员的薪酬损失蔓延至全美各地,并非集中在华盛顿特区等联邦雇员密集区域。   这些家庭被迫削减开支、推迟还款,进一步拖累了消费市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停摆导致经济数据更新中断,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无法掌握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这种信息真空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未受动摇,资本外流的情况并未出现,反而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美元资产仍能吸引部分避险资金。   消费市场虽有承压,但美国国内庞大的消费基数和成熟的零售体系,让短期冲击难以转化为长期衰退,汽油价格下跌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停摆带来的消费抑制。   美国在38天的停摆中,股市虽有波动但未出现崩盘,国债收益率相对稳定。   美国的核心公共服务在停摆中得以维持,军队、边防、消防等关键部门不受预算影响。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美国制度设计中自带的缓冲空间。   三权分立的体制虽然容易引发政治博弈和停摆,但也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的极端决策,每次停摆本质上都是不同政治力量的制衡与妥协过程。   美国历史上已发生15次政府停摆,市场和社会早已形成一套应对机制,企业和民众对这种政治波动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升。   尽管两党极化加剧,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包容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的激化。   美国的底子厚度,更体现在其长期积累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和产业优势。   科技、金融、军事三大支柱产业相互支撑,即便政府停摆,硅谷的科技创新仍在持续,华尔街的金融市场仍在运转,全球部署的军事力量仍能维护其战略利益。   同时,美国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吸引力并未因停摆受到影响,全球顶尖人才的持续流入,为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种 “越折腾越不倒” 的现象,或许正是理解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复杂性的关键视角。   这场持续38天的政府停摆,也算是对美国韧性的一次全面检验。   信息:美政府史上最长“停摆”被吐槽:这纪录破了也赢不了金牌 2025-11-06 07:57·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