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刚刚俄罗斯正式警告美国:普京不再需要与特朗普见面了,乌军已经被彻底击败据意大

就在刚刚俄罗斯正式警告美国:普京不再需要与特朗普见面了,乌军已经被彻底击败据意大利《晚邮报》的消息称,克林姆林宫已经做出回应,普京不再需要与特朗普会面,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战役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特朗普到现在都没意识到自己立场的脆弱性,俄军即将获得胜利。   最近俄乌战场上最受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是顿涅茨克地区的波克罗夫斯克战役,这座被俄军称为“红军城”的交通枢纽,正成为决定东部战线走向的关键棋子。   随着双方在这里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外界终于看清了俄军在这场冲突中的深层战略布局,而这一切也让俄美之间的互动逻辑变得愈发清晰, 熟悉战场态势的人都知道,波克罗夫斯克绝不是一座普通的煤矿城市。   它坐落在顿涅茨克市西北约60公里的交通要冲,多条重要公路和铁路在这里交汇,长期以来都是乌克兰军队向前线输送物资的核心中转站,被俄罗斯媒体直接称为“顿涅茨克的门户”。   对乌军来说,这里一旦失守,整个顿涅茨克集群的补给线就会被彻底切断,零散在东部战场的部队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俄军甚至能以此为突破口,直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到那时东部战线就可能全面崩溃。   也正因为如此,乌克兰从一开始就把这里当作必守之地,即便战争让城市人口从6万锐减到1.2万,依然投入重兵严防死守。   俄军对这座城市的重视程度同样不低,为了拿下这个战略节点,他们不惜投入11万精锐部队,从多个方向展开围攻。从战场进展来看,俄军的攻势确实步步为营。   早在2024年8月,俄军就占领了距离波克罗夫斯克仅15公里的伊万诺夫卡村,打开了进攻的前沿阵地。到2025年1月,泽连斯基就公开承认,这里的战斗已经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而俄军当月就宣布控制了城市近郊的皮什查内村,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   进入7月,俄军突击队更是直接对东郊的乌达奇诺耶定居点展开攻势,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彻底封锁通往市区的补给线,形成合围之势。   不过战场的实际情况远比单纯的推进报告复杂,俄军的攻势遭遇了乌军的顽强抵抗。2025年8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中部”集群部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改善了前线形势”。   但仅仅一天后,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就公布了一组数据:乌军在该方向多个区域阻止了俄军47次进攻。这种双方战报的差异,恰恰反映了战役的胶着程度。   就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8月12日收到军方报告后也特意表示,乌军已经采取措施改善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形势,言外之意就是防线虽然吃紧,但并未崩溃。   而在此前的8月24日,俄军发动的40次进攻也同样被乌军击退,可见这座交通枢纽的争夺难度远超俄军最初的预期。   有意思的是,现在回头看俄美此前的几次高层互动,就能明白俄军的战略耐心从何而来。   之前俄罗斯与美国在伊斯坦布尔、利雅得和阿拉斯加的几次会面,当时不少人以为是俄罗斯想妥协谈判,其实懂行的专家早就点破了其中的门道:这根本不是妥协,而是俄军在为决定性战役争取时间。   俄罗斯很清楚,俄乌冲突的关键不在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而在战场上的实际控制,尤其是像波克罗夫斯克这样的战略要地,只要能拿下,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到时候谈判的筹码自然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目前的战场态势来看,俄军的这个战略思路正在逐步推进。虽然没能实现“闪电战”拿下城市,但通过持续的外围挤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7月20日对东郊乌达奇诺耶定居点的攻势,以及7月23日渗透到城市南部的破坏侦察小组,都说明俄军正在逐步完成对波克罗夫斯克的包围态势。   更关键的是,俄军之前拿下的克拉斯诺戈罗夫卡等居民点,已经让乌军失去了重要的装备修复基地,现在再切断波克罗夫斯克的补给线,乌军的抵抗能力将进一步被削弱。   这种战场态势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俄美之间的战略互动。之前外界一直猜测普京可能会与特朗普会面,探讨冲突解决方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军显然认为已经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主动。   毕竟战场主动权正在向俄方倾斜,波克罗夫斯克的合围态势一旦形成,乌军顿涅茨克集群就会陷入绝境,到时候俄罗斯在谈判中就能掌握绝对主导权。与其现在和美国讨价还价,不如在战场上拿到更多实际利益,这才是最硬的道理。   当然,现在就说波克罗夫斯克战役的最终结果还为时过早。乌军虽然面临补给压力,但在防御战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多次击退俄军的密集进攻。   而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强调该方向的重要性,必然会调动资源加强防御。但不可否认的是,俄军通过长期的战略布局和持续进攻,已经掌握了该地区的战场主动权。   这场战役的走向,不仅会决定顿涅茨克地区的控制权归属,更会直接影响整个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甚至改变地区战略格局。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座被战火笼罩的交通枢纽,都已经成为俄乌冲突中最具标志性的战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