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国每年进口大豆一亿吨左右,现在巴西的大豆产量超过1.6亿吨,基本已经可以实现对

我国每年进口大豆一亿吨左右,现在巴西的大豆产量超过1.6亿吨,基本已经可以实现对我们需求的全覆盖。我们以前进口大豆也基本就是集中在美国和巴西两家,他们的比例最开始是美八巴二,后来慢慢变成五五开,现在已经反过来变成了美二巴八。 说起大豆进口,这事儿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可不是小事。咱们国家每年得进口上亿吨大豆,主要用来榨油做饲料,支撑着整个畜牧业和食用油市场。要是供应跟不上,猪肉价格一涨,超市里的豆油一贵,大家日子就难过了。2024年全年进口量达到了1.05亿吨,2025年上半年数据已经显示累计进口超过6000万吨,全年估计还在1.08亿吨到1.09亿吨之间晃荡。需求这么大,来源地就那么几家,早年基本靠美国和巴西顶着,现在格局变了天。 回想起来,200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里占了大头,差不多八成份额。那时候巴西才两成左右,美国中西部农场产量稳,物流也顺,价格还合适。中国加入WTO后,大豆进口量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从2002年的不到1000万吨,很快就破亿吨。美国成了头号供应商,巴西还在慢慢跟上。为什么美国那么强势?一方面他们种植技术牛,机械化程度高,每亩产出稳定;另一方面,贸易路线短,太平洋直达上海港,成本低。巴西呢,那时候主要在南部州种,产量有限,内陆运输靠公路卡车,雨季一淹就卡壳。 到2010年左右,比例开始松动,渐渐变成五五开。巴西这边发力了,国家供应公司CONAB的数据显示,他们大豆产量从2004年的5000万吨,2010年就爬到7000万吨。关键是塞拉多高原那块地被开发出来了,土壤肥,阳光足,适合大规模种植。中国买家一看,巴西豆品质不差,价格还能谈,就多下单了。2013年巴西正式超过美国,成为咱们第一大进口来源。那年巴西出口到中国的量占他们总出口的70%以上,美国份额滑到一半以下。变化不光是产量问题,还有全球粮价波动和汇率影响,但巴西的基建投资也帮了大忙,他们修公路、建港口,桑托斯港的吞吐量翻倍。 再后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一闹,这比例就彻底翻盘了。现在是巴西八成,美国两成,基本稳住了。贸易战那会儿,美国对咱们加关税,中国反击直接针对大豆,进口美国豆的比例从34%掉到20%出头。2024年数据明明白白:巴西7465万吨,美国2214万吨,巴西占71%,美国21%。今年2025年1到9月,中国进口8618万吨,美国只占19.6%,9月甚至零进口,这是7年来头一遭。巴西呢?他们2024/25年度产量预计1.66亿吨到1.695亿吨,轻松盖过咱们1亿吨的需求。出口也破纪录,1到10月就超1亿吨,对中国占比近80%。这不光是数字游戏,背后是巴西农业周期长,收获季正好补美国空档,他们南部到北部全线开花。 巴西产量为什么这么猛?说白了是土地和技术的双轮驱动。马托格罗索州成了大豆主产区,占全国一半以上。转基因种子普及,滴灌系统上马,亩产从2吨多提到3吨以上。2023年他们创下1.55亿吨纪录,2024年超1.6亿吨,2025年还计划1.68亿吨。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基本全是从合法老田来的,虽然亚马逊那边扩张快,但2006年的“大豆暂停”协议管着,不准从新砍伐地出口。巴西政府和企业也签了ASM协议,第三方追踪供应链,确保豆子不带森林味儿。不过话说回来,扩张速度确实快,塞拉多和亚马逊边缘的耕地面积10年增了30%,碳排放也跟着上。环保组织老盯着这事儿,巴西卢拉政府今年加强执法,罚了上百家非法开荒的农场,但农业游说集团压力山大,平衡难。 对美国来说,这变化是真疼。过去他们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大豆占对华出口一半多,贸易战一打,农民直叫苦。伊利诺伊和艾奥瓦州的农场库存爆棚,2025年上半年出口到中国才593万吨,去年全年2700万吨都难保。政府补贴救急,农民转种玉米或搞加工,但短期内蛋糕被巴西切走大块。全球格局变了,美国大豆去欧洲和东南亚,但中国市场丢了,竞争力弱。咱们这边呢?进口来源多元化好,阿根廷和巴拉圭也补点位,总量稳住,自给率虽低到15%,但外贸抗风险强了。 长远看,这事儿提醒大家,粮食贸易不是儿戏。巴西产量高了,供应稳,但他们也面临干旱和洪水风险,今年马托格罗索雨水多,物流堵了,港口排队半月。价格一涨,中国买家就得掂量。咱们策略聪明,雨露均沾,不让一家独大。2025年预计巴西出口1.1亿吨,中国占大头,但美国份额不会归零,谈判桌上总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