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登月计划大概率要凉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嫌马斯克的计划过于缓慢,正在寻找B方案,向其他公司开放建造新月球着陆器的合同招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那边早就没了之前的底气,对马斯克和他的SpaceX越来越没耐心,嫌对方的登月计划推进得太慢,磨磨蹭蹭不见实效。 于是NASA干脆不一棵树上吊死,转头就琢磨起了B方案,最近已经开始向其他航天公司开放新月球着陆器的合同招标,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找个备胎,万一马斯克这边掉链子,好歹还有后手能顶上。 那马斯克的计划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按《纽约时报》的说法,SpaceX现在正卡在重大的技术障碍里动弹不得。 最核心的麻烦出在飞船本身,他们搞的那个登月飞船体积又大、重量又沉,根本没办法直接飞往月球。 这话听着就挺讽刺的——要知道SpaceX一直喊着要上火星,现在连更近的月球都没法直接抵达,这就像美国吹得天花乱坠的人工智能,能画漂亮的画、能跟人聊得热火朝天,可真到工业生产这种硬核场景,反倒派不上用场一样,实在有点名不副实。 马斯克之前给NASA画的饼其实挺诱人,说要用Starship(星舰)来当登月着陆器,还拍着胸脯保证能按时交付。 可实际推进起来,才发现处处是坑。Starship的设计理念确实够大胆,想搞个能重复使用的重型运载系统,既能登月又能奔火星,可想法越宏大,技术实现的难度就越大。 就拿飞船的重量来说,Starship加上上面级和着陆系统,总重量远超之前NASA用过的阿波罗登月舱,现有的火箭推进技术根本没法支撑它直接从地球飞到月球轨道,更别说平稳着陆在月球表面了。 SpaceX之前想靠自家的超重型火箭把Starship送上去,可这超重型火箭自己都没搞定,好几次测试要么爆炸要么失控,连完整的发射回收流程都没走完,更别提带着这么个“大家伙”去月球了。 而且月球的环境比地球复杂得多,没有大气层缓冲,着陆时全靠发动机反推减速,Starship那么大的体积,想要精准控制着陆姿态,难度比登火星还高——毕竟火星还有稀薄的大气层能帮着减速,月球就是光秃秃的一片,容错率极低。 NASA一开始其实是挺信任马斯克的,2021年就给了SpaceX近30亿美元的合同,让他们独家负责载人登月着陆器的研发。 可这都过去好几年了,别说载人登月,就连无人测试着陆都没影,NASA看着自己定的2025年载人登月目标越来越近,心里早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更让NASA头疼的是,SpaceX还把大量精力分到了火星计划上,马斯克总在公开场合提火星移民,团队的资源和注意力被分散,登月项目的优先级自然就降了下来。 这边马斯克的进度拖拖拉拉,那边NASA也不敢再赌,毕竟载人登月是美国太空战略的重头戏,要是因为SpaceX掉链子导致计划泡汤,不仅丢面子,还会影响美国在太空领域的话语权。 所以NASA才赶紧启动B方案,找其他公司来救场,像蓝色起源、洛克希德·马丁这些老牌航天企业,都已经开始准备竞标材料,想从SpaceX手里分走一杯羹。 蓝色起源的老板贝佐斯还特意放话,说他们的登月着陆器方案更成熟,采用传统的“下降级+上升级”设计,技术风险更低,能保证按时交付,这话明摆着就是在跟马斯克叫板。 其实不光是技术问题,SpaceX的资金压力也不小。Starship的研发投入是个无底洞,每次测试失败都意味着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打了水漂,虽然马斯克有特斯拉的资金支持,但特斯拉最近的销量也不太景气,股价起起落落,能匀给SpaceX的钱越来越有限。 NASA虽然给了合同款,但都是分阶段支付,必须达到指定的技术节点才能拿到钱,现在SpaceX迟迟达不到节点,资金回笼变慢,研发进度自然更慢,陷入了恶性循环。 还有供应链的问题,Starship需要的特殊材料和零部件,很多都得靠定制,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大环境下,不少关键部件都得等,比如飞船的猛禽发动机,产能一直上不来,每次测试损坏后,替换都得等好几个月,这也拖慢了整体进度。 美国国会对登月计划的态度也在变,之前还愿意拨钱支持,现在看到进度滞后,不少议员已经开始质疑资金使用效率,甚至提出要削减预算。 要是预算再出问题,不管是SpaceX还是后续的竞标公司,研发都会更难推进。 马斯克自己也有点骑虎难下,一边要应对NASA的催促,一边要安抚团队情绪,还要跟其他竞标公司竞争,之前他还嘴硬说Starship能在2024年完成无人登月测试,可现在连测试的具体时间都不敢提了。 反观中国的探月工程,一步一个脚印,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每次任务都按计划完成,还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现在正在推进嫦娥六号的任务,后续的载人登月计划也在稳步筹备中,跟美国这边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