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

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一名身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在田里找到他,拿出一张纸说“这是召回通知,限你在三天内按时归队。” 阎连科1958年出生在河南嵩县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家里条件差,父母拉扯几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挑水砍柴啥的都干过。村里没啥好学校,他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直接下地干活。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他早早懂事,知道得自己找条出路。1978年他20岁时,听说当兵能管饭,还能离开农村,就报名参军了。进了部队,他先当炊事员,每天做饭给大伙吃。部队纪律严,他慢慢适应了那种集体生活。干了几年,他还试着自学点东西,看书啥的,脑子挺活络的。 入伍后,阎连科除了做饭,还干过不少体力活。部队里训练苦,但他咬牙坚持下来了。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有点积累,想往上走走。1981年有机会提干,他觉得自己表现还行,就参加了选拔。可结果没选上,具体啥原因也不清楚,反正名额有限,他落选了。办好退伍证,他就回了嵩县老家。回家后跟家人一起下地,种小麦锄草啥的,日子跟小时候差不多。他就这么过着,以为军旅生涯就结束了。 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嵩县。那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手里拿着种子撒着。干部穿着四个兜军装走过来,递出一张纸,说是召回通知,要求三天内归队。他接过纸看了看,上面写着限期归队的事。干部说完就走了。他把纸收好,继续把活干完。回家后,他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按时回去。第二天他检查了行李,确保带齐了衣物和证件。第三天他出发了,准时往部队赶。 召回这事儿在那时候不算太常见,但部队有时会因为需要人手把退伍兵叫回去。阎连科也没多想,就按要求办了。归队后,他被安排做文书工作。这活儿需要写写画画,跟之前做饭干体力活不一样。他利用自学的基础,慢慢上手了。干文书让他接触更多文字东西,这对他后来的路子有帮助。 三天后阎连科归队,部队把他分到文书岗位。他每天处理文件,抄写报告啥的。工作需要用笔写东西,他练得越来越顺手。1980年代初,他写了第一篇作品叫《天麻》,寄给杂志发表了。发表后他没停,继续写点部队里的东西。1984年他考上河南大学政教系,一边当兵一边学。毕业后又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进修,学了更多文学知识。期间他写了些小说,比如《日光流年》和《坚硬如水》。 转业后阎连科专职写东西,当了作家。他的作品多写农村和部队的事,接地气。2004年他从军界转出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教书时他讲文学,带学生写东西。2019年他去香港科技大学做中国文化客座教授,继续写书和教课。他的小说被翻成好多语言,传到国外去了。他就这样从农村小子变成了作家,靠着那次召回改变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