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冻结中国闻泰科技投资了300多亿的半导体公司,要知道闻泰可是刚刚把所有旁枝业

荷兰冻结中国闻泰科技投资了300多亿的半导体公司,要知道闻泰可是刚刚把所有旁枝业务都卖了打算all in芯片产业的,这一下真的是釜底抽薪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两天半导体圈子可真是炸开了锅。闻泰科技这家国产芯片巨头,辛辛苦苦清理冗余业务,几百亿砸在欧洲半导体龙头安世上,原本以为能借此在全球芯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结果突然遭遇“断电”。 事情发生在荷兰,法院和政府几乎同时出手,先是冻结了中国董事长的职务,紧接着直接派外籍高管接管公司,还明文规定一年之内闻泰不能对安世进行任何关键调整,就连技术专利和人事都要审批。 很多业内人都在琢磨,荷兰的动作为何如此果断?有分析说,表面上是安世高管团队对中国母公司的“举报”,实际更像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国际博弈。 安世并非普通半导体工厂,它在功率器件、二极管这些领域有着全球影响力。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博世、奔驰,几乎都离不开它的核心产品。 尤其在全球芯片供应链高度紧张的背景下,安世的控制权变得尤为敏感。 而且,这次荷兰司法和经济部门联手,不仅仅是“本地利益”驱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打压力度越来越大,盟友国家也不得不在关键节点做出“表态”。 对外,荷兰显然不想和中国彻底撕破脸,毕竟安世每年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容忽视,只是想通过“技术托管”方式,暂时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一边保留经济红利,一边配合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封锁政策,这种“两手抓”的策略,既安全又能稳住大局。 对闻泰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无异于一记闷棍。公司刚刚把消费电子板块剥离,资金和资源全压在半导体产业,战略一夜之间变得被动。 现在,原本可以自主决策的技术升级、全球供应链重组、人事安排、市场策略,全部得看别人脸色。 国内市场开始担心:如果这种“冻结”模式成为欧美的新常态,未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路上会不会处处设卡? 但事情也有另一面。过去几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在被围堵和打压中,其实积累了不少危机应对经验。 比如中芯国际14纳米大幅提升良率、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量产、国产光刻机突破28纳米门槛,这些进展让中国芯片产业链的自主性越来越强。 安世事件虽是打击,但也会倒逼国内企业加快攻关,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最难啃的“卡脖子”技术上。 从市场反馈来看,投资人和产业链上下游都在观望。一部分观点认为,闻泰还有通过法律和资本市场争取主动权的可能,但也有人担忧,国际政治环境决定了类似的“冻结”事件可能会更多。 毕竟,全球半导体分工本来就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强行切割,对各方都是损失。 荷兰自己其实也很纠结。作为全球高端设备的重要供应国,荷兰企业和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假如彻底失去中国合作伙伴,恐怕自己也要被边缘化。眼下,5G、AI、自动驾驶等新技术蓬勃发展,谁都不想被锁死在一个阵营里。 说到底,这次安世风波让所有人都看清楚,高科技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战”上升到“规则战”和“标准战”。 中国芯片企业唯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而荷兰、美国、欧洲的这一系列组合拳,短期内可能带来压力,但也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只有走自主创新的路,才能不被他人随意“按下暂停键”。 信源: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运营,闻泰科技刚刚发文:强烈抗议,谴责“夺权”外籍高管——每日经济新闻